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节:做网络工匠OR网络作家,有梦想的网文业者早有答案 (4 / 4)
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现在的儿童少年青年人群,对作品,尤其是网络作品,还保持着最浓厚的兴趣,他们量非常大,爱好,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面对这种现象,我从人类学习的规律来讲,看书就是兴趣,不是非要读什么特定书目,这种特定意义不大。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深度的书迷和研究者,是不喜欢读难读难解的书的。
而读者,正是网络行业进步和梯队建设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
我始终认为,喜欢类型、通俗为主的网络,这没什么不好的,就是兴趣和喜欢。只要是好故事,让人受益深思,具备正能量的,就值得。以往的各级各类扶持工作,对这部分网络,有一些忽略,今后的工作,需要补上。
网络本身有着内在驱动性,这二十来年,也一直在自主进步,比如我曾负责的一个网络网站,原来定位就是大众平台,前后一气收了2万多部,几乎是来者不拒,但效益不好;后来,我接手后,重新定位,转型发展,走类型化、差异化、垂直化的精品网络路线,经过半年的探索和发展,效益和口碑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说到底,现在网络作家签约工作,比传统作家投稿,那还要严格得多,你要写一本新书可以,先要准备一个身份卡和不少于2万字试读,通过了,才可以写,通不过,就得重新构思、重来一遍。
而往往,实际的通过率,只有15%不到。也就是说,每10个投稿的网络作者,就有8.5个,被拒稿。
传统作家,先不说投稿成功率,但基本上不需要准备这个身份卡。但网络投稿需要准备了,作者简介,三百字的内容简介,人物小传,2特色描述,分章细纲;这样一项一项弄下来,网络本身,质量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有了突击式的可喜进步。
中国网络走过20年后,真正进入了深水区的发展,创新、提升、反映当前火热美好的现实生活,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食粮要求,也摆在了每一个网络作家、每一个网络从业者面前。方向,已经指明,但路需要网络从业者自己走,自己去开辟。
我们也希望,对于有成就的新一代年轻作家,尤其是网络作家,纳入各省市的评级评职称计划,也开始给网络作家评职称。新人型的网络作家,也就是说,20岁、30岁、40岁的,这些作家才是中国的未来。
让这些网络作家,感觉到温暖和关怀,让那些还在努力奋斗而没有成名的作家们感觉到暖心,这样,他们才能更大更快的迈开脚步,走向前进。
我们的关怀,其实,就是给了他们梦想。我相信,这个梦想是确切的有的,是光明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很具体的。网络从业者的光明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的光辉梦想,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
我也相信,这个光明的未来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