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破镜重圆(一)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破镜重圆(一) (4 / 4)
        李老太爷口中提到的魏塾,不知出生于哪一年,卒于1780年。他是寿光城里人,兵部侍郎魏琯的五世孙,性格耿直,见义勇为,颇具肝胆。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山东巡抚国太(满族镶白旗人)以皇帝游泰山为名,私加田赋。当时正好遇到寿光连年歉收,民不聊生,百姓无力负担。魏塾带头倡议拒缴苛赋,群众纷起响应。

        县令劳敦樟(安庆人)闻知,惊虑不安,将魏塾叫到县署,查问抗缴田赋之事。魏氏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县令心虚理屈,以“弗拒,亲族可免”为条件,笼络他不要聚众滋事。魏塾当即义正辞严的回答:“免我亲族,害及百姓,大不可!”

        山东巡抚国太得到劳敦樟的禀报以后,既恨又怕,于是与劳共谋,设下陷害魏塾的毒计。他们先买通了寿光城西一个与魏相识且又品质卑鄙的庞某,唆使庞某以治学为名向魏塾借阅《明史》,然后在借阅的《明史》中,偷偷加眉批骂吴三桂是个“夷种”,随后乘魏塾不在意的时候,将书送还了魏家,最后庞某再到县衙出首告密,诬陷魏塾。

        时值大清国**治罪甚严,魏家遂被抄家,祸及九族,就连祖茔之中的林木也被锯头箍铁,提前听到消息的族人,大多更名改姓四散逃亡了。就这样,国太、劳敦樟阴谋得逞,制造了这起阴险毒辣、骇人听闻的特大冤案。

        魏塾被杀于青州东关教场,因他是为了百姓请免苛赋而被诬杀,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途经青州的寿光人,大多数都要到东关教场去凭吊祭奠,以表敬意。

        时至今日,寿光地面上仍然流传着“论理不斩魏塾”的俗语。只不过白云苍狗,过眼云烟,大千世界,时事变幻。许多陈年往事,无论大事小事,轰轰烈烈的,微不足道的,最终都将成为尘封的故事,一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这句话的来龙去脉罢了。

        按理说,李老太爷的怀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像富贵这种富家子弟,多数喜欢率性而为,想一出是一出,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说话办事很少考虑后果。自己爱咋地就咋地,有的时候,翻脸比翻书还快,要是作出这种翻脸不认人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要真是不论理了,那可如何是好?

        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明天究竟会怎样呢?究竟是和风澍雨,还是疾风骤雨,电闪雷鸣?

        唉,难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