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月23日 峰林 (2 / 3)
我为了感谢阿姨的忠告,跟她出了一次摊,卖货的过程很长。晚上回来就在小屋边烤肉,现成的小吃摊烧烤架,用的都是白天卖剩下的食材。老人又出现了,不顾我们的白眼,舔着脸加入了烧烤团。烤肉的滋味美妙无穷,要不是这个不开眼的老人,我相信这是一顿最惬意的晚餐。
慈善影展进入尾声,我坐在靠后的位置,身边坐着东北办事处的同事老段。我俩都是接到客户的邀请前来,在座的其他人都很眼生,想必是客户邀请的各行各业人士。出入口设在舞台左右,因此结束后我们并肩往前走,临出门发现很多人坐在座位上没动,尤其是前几排。
我扫了一眼,僵住了。前三排差不多都是我们公司的同事,第一排右侧坐着章爱国和李涛,此时他们也看见了我们。章爱国站起身与离席的宾客握手告别,从口吻中判断,他是此次影展的操办人。这就很尴尬了,我们公司办的影展,机关部门和主要客户都在受邀之列,我和老段却是为客户充当人数的。
驻外机构是爹不亲娘不爱的养子,升职没有你,评优没有你,推荐研究生没有你,素来被称为发放之地。在公司总部值班24小时,可以光明正大的休息三天,我们出差半个月完全管不了家,别人还以为在度假。一天二十四小时处于待命状态,没有一天不用联系业务,只是因为工作自由就遭人口舌。这次疫情把我们打回原形,在客户那是外来人员不让进,自己的公司大楼也被挡在门外。
我和老段相顾无言、同病相怜,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才想起,还要继续找火车站。
外面的路很像之前开车拜访客户的那条,但是风景大不一样。这是一条宽阔的标准城郊道路,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中间隔着绿化带,并不见什么建筑,只有南面一堵白色矮墙。我们顺着墙边往西,在墙角处转向南,没走几步便看见矮墙开了一个大牌坊门。从门口看进去,矮墙围着的是个小公园,东南角好像也有个门,几个人从弯曲的小路走过去,似乎正要出门的样子。
我们本来是要绕着矮墙往南再转东的,现在有这个东南角开了个门的公园,自然可以抄近路。我进了公园,准备顺着青石路斜插过去。
“这里我来过,过不去!”老段低头玩弄手机在后面跟着,头也不抬地说。
“是吗?我看看!”
我将信将疑,老段平素喜欢逛公园,但那是钢城,没想到幽州的公园他也了如指掌。刚才还见有人在小径上行走,现在整个公园静悄悄只有我们两人,东南角的门也明白无误的消失了。
在白色矮墙的包围下,公园现在看起来更像私家小园,也许本来圈起来准备建房的,后来因财力不济耽误下来,不得不种上观赏兼实用的棉花。园子为长方形,占地约五六亩,除了通向东南角的小径外,其余地方都披满绿装。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绿装的主角就是棉花,而是宏观大略发现绿意盎然,一人高的植被一丝一毫枯叶也没有。
我拨开一枝棉花杈,结果跟我想的差不多,棉花能长这么高,是没顶尖、没拿杈的缘故,秧子长疯了。一般而言,长疯的棉株营养都供给了枝杈,结不了棉桃或者结的很少。这里的不然,小棉桃一个挨着一个,既健壮饱满,又不招腻虫或棉铃虫,长势非常讨喜。我想到自家的宅基地也可以圈上墙如此布置,退休后没事在园中散散步,夏天看景,秋天摘棉花,岂不快哉!
老段仍在门口低头看着手机,他身旁有一株棉花干脆长成树,足有四五米高。我走近观看,这株长得有点像克贤院里的坡枣树,树干不粗,树冠不大,但身材高挑,不免有点被枝叶果实坠弯了腰。这株结的桃比其他都多,想必此园中的棉花是优选品种,棉株越大越茂盛,结的桃越多。
退出园门继续往南走,走至尽头顺着矮墙拐向东。园子南边也是条宽阔的大路,往东看去,不远处有座白皑皑的山峰,大路一直通向山脚下的车场。车场上停着大客车和多辆小汽车,车场南侧似乎还有红色公交站站牌。初看时,车前上方显示屏似乎标着“285”字样,再看却更像通勤车了。不管是通勤车还是公交车,有一点是确定的,这附近一定有人,我看到出去的希望。
大路南边的风景看起来很奇怪,像一幅巨大的油画悬挂在空中,缺乏真实感。再凝目望去,才渐渐增加了纵深,有了三维立体的直观效果。当我看清时,深深为眼前场景所震撼,这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峰林。不同于张家界,这里的峰林奇形怪状,粗壮雄伟,光秃无比。大自然在做工上刀砍、斧劈、凿穿,一定用尽了力量,以致于筋疲力尽、无暇染色,只随意泼洒了黄、灰、白三色。屹立在我眼前的两座山峰是油画主体,形状皆为“F”型,像两只史前巨兽张开血盆大口,一高一低相互对峙,按下播放键就会激烈撕咬在一起。其他峰林各有造化、不尽言表,每座都是拔地而起、独立存在,中间留下不小的空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