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事之秋的开启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事之秋的开启 (2 / 2)
        苏轼满意地点点头,笑道:“这就对了。”

        苏迟看着苏轼和苏迈,撅起小嘴,道:“我也想去听学。”

        苏轼笑道:“你太小了,再过几年就送你去。”

        三人来到厢房,苏轼见史萱苒和王闰之正在聊天,并未见苏适的身影,问道:“适儿呢?”

        史萱苒答道:“在家睡着呢,就没抱他来。”

        几人闲聊了许久,夜幕已至,苏辙缓缓而归。家仆见其来了,一人前去通知王闰之和史萱苒,一人则去通知厨子准备好的菜可以下锅了。苏辙打听到苏轼此时正在书斋看书,径直来到书斋。苏辙刚一进门,苏轼放下手中的书卷,关心道:“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苏辙叹了口气,道:“条例司事务繁杂,每日晨出暮归,我真的颇为羡慕兄长那里的清简啊!”

        苏轼道:“如今官家任命王大人推行新法,你那儿自是忙碌了些。”王大人是指王安石

        苏辙见苏迈、苏迟书斋内,问道:“迈儿、迟儿呢?”

        苏轼笑道:“不知跑到哪儿去玩了他们玩吧,等饭好了再去寻他们便是。”

        苏辙点点头,在苏轼身边坐下。

        苏轼见其愁眉不展,关心道:“如今朝中反对新法之声肆起,你那儿的工作应该不好开展吧。”

        苏辙叹了口气,道:“我官职小,也就是照章办事,所以还好。只不过……”他说完起身朝敞开的书斋大门走去,走到门口,探出头来四下张望,确保没人后将房门关上,回到苏轼身边,低声道:“两任官家驾崩花费不少,如今财政吃紧,王大人推行新法本意乃丰财强兵,这是好事,可不过最近条例司制定的一些关于新法的政策以及王大人的一些主张,我却不敢苟同。”

        苏轼道:“说来听听。”

        苏辙道:“我认为如今丰财之计应去事之所以害财者,而非王大人提出的求财而益之。害财者有三:一是冗官过多,官家应下哀痛之书,明告天下以吏多之故,与之更立三法;二是冗兵过多,当世之惰兵莫如内郡之禁旅。其名愈高,其廪愈厚;其廪愈厚,其才愈薄。禁军万人在边,其用不能当三千人,而常耗三万人之畜;三是冗费过多,宗室之费多于百官,漕运之费常倍于古。”

        苏轼点点头道:“确实如此,如今官吏、兵将过多,朝廷必然要支付高昂的俸禄来养活大家,而每年用于宗室、漕运等经费也非常多,朝廷负担日益加重,确实应该减少一些了。”

        苏辙叹了口气,道:“但是王大人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省这么一点无关痛痒。问题是,这一点儿不用省,那一点儿不用省,累计起来的数量可就非常可观了。”

        苏轼道:“我在馆阁比较闲,工作之余常和大家谈及新法之事。两任官家的丧葬,以及各地的灾情让朝廷财政日益吃紧。去年八月,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诸位大人均表示要推辞官家的南郊赏赐,为朝廷省些经费。于是官家在延和殿召见司马大人、王大人他们,商议南郊赏赐之事。我听说司马大人表示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决定辞让南郊赏赐,但是王大人却说乎节约这么一点,免去赏赐反而伤了朝廷的体面。”司马大人是指司马光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