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神之战(十四) (3 / 4)
使除了来宣西伯候进朝歌面圣外,其实身上还有一个使命,那就是仔细记载看城内光景,只见得城内:民丰物阜,市井安闲,做买做卖,和容悦色,来往行人,谦让尊卑。使命感叹道:“闻道姬伯仁德,果然风景雍和,真是唐虞之世。”
一路边走边看,很快便到了西岐的金庭馆驿,下马入内休息。第二日的时候,西伯侯姬昌正在设殿,与一众文武大臣讲论治国安民之道。此时有端门官报道:“旨意下。”于是姬伯带领文武百官出殿,接纣王旨意。使官到了殿前,命众人跪听旨意,而后开读道:
“诏曰:北海猖獗,大肆凶顽,生民涂炭,文武莫知所措,朕甚忧心。内无辅弼,外欠协同,特诏尔四大诸侯至朝,共襄国政,戡定祸乱。诏书到日,尔西伯侯姬昌速赴都城,以慰朕绻怀,毋得羁迟,致朕伫望。俟功成之日,进爵加封,广开茅土。谨钦来命,朕不食言。汝其钦哉!特诏。”
姬昌拜受旨意后,就下令设筵款待纣王使者。次日更是整备了金银表礼,送给这位使官。而后姬昌对使官道:“天使大人,只在朝歌会齐;姬昌收拾就行。”使官虽是领命带西伯往朝歌去,只是见他如此上道,却也是没提这事,谢过姬昌之后便自己一人去了。
送使者离去后,姬昌坐于端明殿内,对上大夫散宜生吩咐道:“孤此去,内事托与大夫,外事托与南宫适、辛甲诸人。”又宣长子伯邑考至殿内,吩咐道:“昨日天使宣召,我起一易课,此去多凶少吉,纵不致损身,该有七年大难。
你在西岐,须是守法,不可改于国政,一循旧章;弟兄和睦,君臣相安,毋得任一己之私,便一身之好。凡有作为,惟老成是谋。西岐之民,无妻者给与金钱而娶;贫而愆期未嫁者,给与金银而嫁;孤寒无依者,当月给口粮,毋使欠缺。待孤七载之后灾满,自然荣归。你切不可差人来接我。此是至嘱至嘱,不可有忘!”
只是伯邑考乃是一位大孝子,听父此言,跪下说道:“父王既有七载之难,子当代往,父王不可亲去。”姬昌也是摇了摇头,回道:“我儿,君子见难,岂不知回避?但天数已定,断不可逃,徒自多事。你等专心守父嘱诸言,即是大孝,何必乃尔。”
伯邑考见其父心意已决,也不好拂了父亲之意,只能是勉强应命,而后姬昌退至后宫,来见母亲太姜,行礼之后,太姜说道:“我儿,为母与你演先天数,你有七年灾难。”
姬昌跪下回答道:“今日天子诏至,孩儿随演先天数,内有不祥,七载罪愆,不能绝命。方才内事外事,俱托文武,国政付子伯邑考。孩儿特进宫来辞别母亲,明日欲往朝歌。”见姬昌已是有所预料,太姜也没有劝说什么,只说道:“我儿此去,百事斟酌,不可造次。”
虽然西伯候一家,也是无有修为在身,但却是大多对先天术数有所专研,故而明白天命不可违,就这一点上比起成汤就要好上不知多少,姬昌作为数代以来族内术数成就最高之人,对于这些自然也是清楚至极,故而回太姜道:“谨如母训。”
随后又出内宫与自己元妃太姬作别。西伯侯有二十四位妃子,总共给他生了九十九子,长子伯邑考,次子姬发也就是后来的武王天子。而周又有三母,乃姬昌之母太姜,姬昌的元妃太姬,武王的元配太姙,故周有三母,俱是大贤圣母。
姬昌次日便准备妥当,启程前往朝歌,匆匆行色,只带了从人五十名,可谓地是轻车简从了。只见西岐满朝文武:上大夫散宜生,大将军南宫适,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荣公、辛甲、辛免、太颠、闳夭──四贤、八俊,与世子伯邑考、姬发,领众军民人等,一齐至十里长亭为姬昌饯别,摆九龙侍席,百官与世子一起向姬昌敬酒。
姬昌见状,便是说道:“今与诸卿一别,七载之后,君臣有会矣。”姬昌又以手拍伯邑考肩膀说道:“我儿,只你弟兄和睦,孤亦无虑。”说罢,连饮数盏,而后姬昌上马要行。父子君臣,具皆洒泪而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