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置版 009 (1 / 4)
第009章决战边章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东汉书法艺术走向繁荣,篆、隶、草、行、楷诸体具备,但东汉仍是以隶书为轴心的时代,隶书大为风行并发展到顶峰。
东汉刻碑立石之风甚盛,多采用隶书,镌刻精细,所留丰碑极多,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富有装饰趣味的燕尾波挑在汉碑中得到发展,趋向华美的风格,隶书至此已经完全成熟。
而篆书受到隶书影响,产生了缪篆。从隶书衍生出的章草、今草已经开始更广泛地使用,草书的兴趣为书法艺术开拓了更大的领域。
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理论著作在汉末也大量涌现。近代还出土了大量东汉竹木简,为东汉书法艺术宝库增添了珍贵的书法资料。
总之,东汉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周文文记得初中历史曾这么说过,隶书在西汉初期依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才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
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
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
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
可笑的是,直至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才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