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忽必烈自立开平城 张三丰授技终南山(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忽必烈自立开平城 张三丰授技终南山(上)
  耶律楚材佐元祖,为复国恨报先茔;伯颜偷技终南山,已为南宋敲丧钟!

  ——第九十五回诗引

  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贾似道因科举进士及第,复借其姐贾氏荣封贵妃之势,又有京尹石岩之保奏,由此便得重用,青云直上。淳祐元年,改任湖广统领,始领军事,三年加户部侍郎。五年,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迁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宝祐二年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四年加参知政事,五年加知枢密院事,六年改两淮宣抚大使。开庆元年忽必烈进抵鄂州,贾似道指挥各路军队救援鄂州,并与吕文德多方设计固守城池,又在孙虎城、张世杰、范文虎陪同下率七百精骑成功突围至黄州,诸路宋军闻之士气大振。及后蒙军北返,临安得保,贾似道因大功获封卫国公与少师,由此专权。

  贾似道掌权之后,便奏请改制,提倡以强硬手段阻止富人囤积谷物,随后提倡公田法。当时举国土地大都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朝廷每用“和籴”之法收买地主稻谷,由此大量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于是贾似道建议废除和籴,减少纸币流通以稳定物价,然后限定各户地产数量,超出限定土地皆由国家收购变成公田,然后将公田收入偿付军需。此法由于触及官僚地主利益,于是举朝强力反对,但贾似道极力推行,使公田法实施共计十二年。只因贾似道改革相比王安石当年愈加强硬彻底,故此得罪上层官僚净尽,皆指其为权奸而不名。

  按下宋国,复说蒙古。蒙哥突然暴毙,因未在临终前留下遗诏确定继承人,故此忽必烈急急回兵,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此年已四十五岁矣。史说孛儿只斤·忽必烈乃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第四子,母亲为唆鲁禾帖尼。自幼练习骑射,武艺高超。十岁之时,太祖成吉思汗从西域撤军,到阿拉马克委,忽必烈与皇弟旭烈兀前往迎接,忽必烈射杀一兔,旭烈兀射杀一鹿,各向太祖贡献。因旭烈兀上贡献礼之时行止粗鲁,忽必烈则彬彬有礼,成吉思汗故此独喜忽必烈而厌恶旭烈兀。忽必烈长大后英明睿智,以侍母至孝闻名。又极喜学习汉族文化,在潜邸时便广泛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情况。在其王府之中,聚集大批以汉族幕僚,为其出谋划策。早在窝阔台大汗时期,汉族儒士窦默、姚枢等人便先后被忽必烈招聘重用。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又有僧人子聪,纵论天下之事如观指掌,博学多能,善于谋划,深受忽必烈重视,赐名为刘秉忠。子聪乃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并主张改革当时弊政,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皆为忽必烈所纳。

  南宋淳祐二年,西京怀仁赵璧应召到忽必烈王府,以蒙古语为忽必烈译讲《大学衍义》。赵璧又荐引金朝状元王鹗到忽必烈王府,为忽必烈讲《孝经》、《尚书》、《易经》及华夏历史,每至夜分乃罢。刘秉忠又荐张文廉,被任为王府书记,日见信任。史天泽幕僚张德辉被忽必烈召见时,亦推荐名士元好问等二十余人,皆得忽必烈信用。长兄蒙哥登基,因忽必烈在蒙哥同母弟中最长且贤,即任命其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由此开府建衙,重用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人,始在领地推行汉法。儒士元好问与张德辉上“儒教大宗师”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宋军攻打河南边地之时,忽必烈奏请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其后奉命率军征伐云南,灭大理国。便在此时,眼见忽必烈势力发展过快,引起蒙哥疑忌。宪宗七年,蒙哥命阿蓝答儿等在关中设钩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财赋。阿蓝答儿等遍考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官员,罗织一百余条罪状,旨在除灭忽必烈信用官员,削其势力。忽必烈由此惊恐不安,便于直底趁庆贺元旦之际亲至和林都城朝见天子。蒙哥见忽必烈主动来朝,兄弟相对泣下,命其不必再作表白。

  只说忽必烈此番兵渡长江,眼见宋都临安近在咫尺之遥,本不欲罢兵,只因贾似道调动诸路宋军沿江拼命抵敌,一时无计可施。又值正妻察必屡派使者密报,和林众臣谋立己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不哥已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亦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显是欲阻大军北归。儒臣郝经亦上《班师议》,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理由,忽必烈之意乃决,遂许贾似道请和,撤兵北返。宋景定元年正月初四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当即解散脱里赤所征集民兵,由此民心大悦。忽必烈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过冬,并积极与各部诸王联络,准备在开春后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是年四月,拖雷幼子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提前召开忽里勒台,被蒙古本土贵族推举为蒙古国大汗。所谓本土贵族者,乃是察合台子哈刺旭烈寡妻,兀鲁忽乃妃子,察合台孙阿鲁忽,窝阔台孙尔赤、海都,术赤孙忽里迷失、合刺察儿,蒙哥子阿速台、玉龙答失,塔察儿子乃马台,别勒古台之子等人也。

  阿里不哥本与忽必烈一奶同胞,因宪宗蒙哥及忽必烈二兄引兵伐宋,故使其留守和林。阿里不哥素来反对忽必烈汉化政策,故此被此些守旧贵族拥戴。登基为蒙古国皇帝之后,因闻忽烈欲在开平自立为汗,遂一改当初竭力阻止兄长北归政策,即位后复遣使节,屡召忽必烈归返。忽必烈岂肯轻易离开良苦经营中原,而贸然北上?于是双方使臣往返,交涉不断,矛盾日趋激化。忽必烈最终拘禁阿里不哥心腹使节脱里赤,先发制人,于五月五日在精兵拥立之下,于新建开平城自立为汗。忽必烈乃发布《皇帝登宝位诏》及《中统建元诏》,建年号为“中统”。列位看官读史至此应知,“中统”之称乃是始于忽必烈,并非**总统**,以及中统巨擘陈立夫及陈果夫二位兄弟也。

  忽必烈在漠南即位,遂形成与阿里不哥两大汗相抗衡局面。阿里不哥从西道诸王处获得支持,忽必烈则是尽力拉拢东道诸王。皇弟旭烈兀与拔都之后玉别儿哥远在中亚,态度皆都不无暧昧,然而旭烈兀子药木忽儿留守漠北,竭力支持阿里不哥。于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双方矛盾不可调和,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中统元年秋,阿里不哥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东路军由旭烈兀子药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剌察儿统率,自和林逾漠南进;西路军由阿兰答儿统领,直指六盘山,意在接应从四川前线退屯该地蒙哥攻宋主力。此军在蒙哥死后曾归阿速台节制,阿速台投奔漠北,则一直控制在阿里不哥手下大将浑都海及哈剌不华二人手中。忽必烈亲自领军来迎东路之军,以移相哥、纳邻合丹为其前部先锋。移相哥勇冠三军,奉命挥师北上,迅速击溃药木忽儿、合剌察儿,阿里不哥东路主力遂溃。于是阿里不哥难以继续立足和林,乃放火焚城,匆匆退到父亲拖雷所遗封地吉里吉思。忽必烈由是循帖里干道一路北进,顺利进至和林,于当年初冬攻占首都。当时和林城残破,忽必烈便南至汪吉河营地,以为短期休整,并兼过冬。阿里不哥生恐忽必烈乘胜追击,乃遣使假意求宥,并称待马力稍复,再赴阙谢罪。忽必烈深以汉地政局为念,又惧西路军虎视中原,遂不再向北追击,留前锋大将移相哥镇守漠北,自率大军亲冒严寒,再逾大漠南返。

  阿里不哥西路军虽为偏师,但南指六盘山,牵动川蜀关陕,故此势关重大,局势紧张。浑都海屯兵于六盘山,企图联络阿里不哥遣往关中刘太平、霍鲁怀二将,以及川蜀军中亲阿里不哥将领,一起向京兆、四川宣抚使廉希宪发难。廉希宪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祖籍西域高昌,畏兀儿族人,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自幼长相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元宪宗四年始任京兆宣抚使,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从攻鄂州时又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忽必烈北归即位,乃使其复回京兆、四川宣抚使任上,以镇川陕。只说廉希宪闻说浑都海意欲发难,由是当机立断,立即捕杀刘太平、霍鲁怀二将,又以秦巩世侯汪家军拒阻浑都海。因知寡不敌众,但张声势而已,并不敢真正交锋,惟使浑都海不得东进即可。浑都海果然中计,闻说京兆有备,遂西渡渭河,趋奔甘州,准备重装北归,以应和林。此后阿兰答儿提兵来至,与北归途中浑都海会师,重又折返东向,并派人约结陇蜀诸将,一时人心危疑。

  廉希宪急召僚属商议,部署汪惟良、八春诸将据关守要抵御,一面遣使至忽必烈营中告急。忽必烈问于群臣,朝士至有捐弃两川、退守兴元之议,忽必烈不从。两军兵锋初接,便闻廉危宪等兵将连连失利,遂愈使河右大震,朝廷不安。忽必烈此时已自和林冒寒南归,遂增派诸王合丹、哈必赤率师西入,与汪惟良、八春等诸将合兵复战西凉。于是大败阿里不哥西路军马,俘斩略尽,阿兰答儿、浑都海皆被擒杀,关陇遂安。中统二年二月,忽必烈诏命燕京行省及各路宣抚使北上开平,会议军国大政。三月末,燕京省官毕集开平。至于夏季,国政议定,诏告天下:除检核钱谷、充实省部、擢用辅弼外,朝廷制定具体行政条款。行政中枢调整扩充,明确分为两班,以史天泽、张文谦等人留中,王文统、廉希宪等行省事于燕京。是年秋,又置大司农官,并置十道劝农使司为之使者,皆取于故国老人、君子长者。使皆亲行田里,谕以百姓安辑,教之树艺。由是国势初振,天下渐安。

  阿里不哥歇息休整于吉利吉思,至是年秋天元气稍有规复,又举兵东来。事先遣使向移相哥伪称率众来归,使移相哥疏于防备,因而发动突袭,移相哥大军溃散,和林城再次失守。忽必烈闻报故都复陷,即率诸路汉军与蒙古诸王所部,再度北征。两军相遇于昔木土脑儿之西,阿里不哥先因所部外剌军队溃败撤兵。待阿速台率领后继部队赶到,阿里不哥回军再战。两军相交,阿里不哥右翼先被击败,左、中两翼与忽必烈军鏖战至夜,仍不分胜负。双方引军后退,相峙于大碛南缘。是年冬末,忽必烈师还,诏撤所在戍兵,并释放民间新签军马。形势似乎缓和。中统三年,阿里不哥因粮饷不继。阿鲁忽割据察合台兀鲁思,拒绝听命,截留征集货物,阿里不哥因此愤而移兵,西讨阿鲁忽。阿里不哥自知一旦挥兵西指,和林终将不守,故此临行指令和林城诸长老,许其举城归降忽必烈军。阿里不哥西徙之后,忽必烈所部果然不战而胜,顺利收复和林。是年冬,阿里不哥击败阿鲁忽,驻营于阿力麻里。因肆行杀掠,伊犁河流域为之残破不堪。中统五年春,阿力麻里大饥,军心愈亦涣散。阿里不哥计出无奈,被迫向忽必烈输诚,长达四年之汗位纠纷由此结束。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