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绝境亲情
刘氏祠堂的土炕上,并排躺在母女俩。刘诚焦急地在炕前徘徊。玉英昏迷中痛苦地念叨着:“公子。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苗一兰昏迷中依旧忘不了嘟哝:“飞呀、飞呀,我的女儿飞起来了!”刘诚停止徘徊,咬咬牙,毅然转身出屋。他一路奔跑,回到寨子,径直向着自家大门奔来。刘诚跑上台阶,来的门前,顾不得细想,便抡起拳头,着急地往门上擂。一阵“咚咚”的擂门声过后,门里传出施旺不耐烦的吼叫声“谁呀?敲什么敲,还懂不懂规矩!”门开了,施旺一看是刘诚,不自主地愣了下,结结巴巴地问:“老、老,二老爷。你、是……?”刘诚怒气冲冲地一把将施旺推开,迈过门槛往里走。施旺不知所措,着急地跟在刘诚屁股后面叫:“老、二老爷。你等等、等等,让小的给你通报一声。”刘诚一边气呼呼地问:“通报什么?本老爷回自己的家,还用的着你来通报?忘恩负义的狗奴才,滚开!”一边径直朝上房奔去。
上房桌案上供着:亡夫刘忠之灵位。的牌位,牌位前香烛高烧、青烟缭绕。赵翠屏坐在正面位子上捻佛珠;王丽娘坐在下首位子上磕瓜子。施旺一把没拉住,刘诚推门闯进屋。他透过满屋的烟雾看了看,然后向赵翠屏和王丽娘施礼道:“二位嫂嫂。”一见是刘诚,王丽娘有些紧张。赵翠屏却眼也没睁地叫了声:“施管家。”施旺仓皇进屋答:“夫人,奴才在!”赵翠屏故意假装生气问:“是何人如此不懂规矩呀?”施旺不知如何回答好:“夫人。是、是……”刘诚强忍着一肚子的气回答说:“嫂嫂。是我,刘诚。”赵翠屏睁开眼,不屑地冲刘诚瞥了下:“我当谁呢?没教养!”王丽娘松了口气,并“噗”地一声笑了,又继续悠然地磕起瓜子。刘诚又气又恼,忍了又忍:“嫂嫂。你!”赵翠屏蔑然闭上眼,不屑一顾地问了句:“说吧。所为何事?”刘诚答:“我想那点钱。”赵翠屏睁眼轻蔑一笑问:“拿钱?谁为你存钱了?”刘诚尴尬无奈一叹说:“嫂嫂。大哥不在了,玉英可是刘家唯一的独苗哇!如今,她病得不省人事,还有一兰。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才回家求你的。”赵翠屏:“呵呵”大笑。笑罢,说:“好!就看在你这个‘求’字上。施管家,就给他几两银子!”王丽娘撇嘴笑了笑,又悠然自得地磕起瓜子。施旺推波助澜地笑着,从衣袋里摸出二两散碎银子,手心掂着冲刘诚递过去。并阴阳怪气地说:“二老爷。你可要收好了!”刘诚两眼直愣愣地盯着施旺手心托着的银子问:“嫂嫂。你这是打发要饭的?”赵翠屏回答说:“怎么,嫌少?我还不想给呢!”施旺迅速缩回手,将银子重新揣回衣袋里。刘诚再也忍不住了,他恼羞成怒地说:“赵萍儿。这家业,怎么说也该有我刘诚的一半儿吧?我拿的是理应属于我的那一份儿,你为何不给!”赵翠屏“啪”地一拍桌子站起来,一手指着刘诚大吼道:“施管家。给我把这个穷疯了的无赖推出去!”施旺挽挽袖子,幸灾乐祸地唾手而答说:“好嘞。夫人,您就?好呗!”一把抱住刘诚,往外就推:“你给我出去吧!”刘诚气疯了,他哪里受过这样的羞辱和委屈?一边愤怒地挣扎着、一边回头指着赵翠屏骂:“赵萍儿,你这蛇蝎心肠的贼婆娘。你想逼死我们一家三口儿啊?”赵翠屏气地喘不过气来,她一边使劲拍着桌子、一边大叫大嚷:“推出去、给我把他推出去!”刘诚奋力挣扎回过头,怒吼道:“赵萍儿,贼婆娘。我非杀了你不可!”就是这一句气话,为日后施旺和王丽娘栽赃陷害,埋下了伏笔;也给自己以后的遭遇,留下了祸根。
刘诚被施旺推出门外,冲着关死的大门,又踢又捶。见无人理会,无力地瘫坐在大门前,仰天长叹。他屈辱、他愤怒、他无奈。他思来想去,最后不得不爬起来,拖着疲惫的身体,低头摇摇晃晃地往回走去。
刘诚垂头丧气地回到祠堂,心疼地望着昏迷中的妻子和女儿,着急地站在炕前想了阵子,无可奈何地走出屋,找来了竹篓和铲子,朝山上走去。
刘诚一路寻找着攀上悬崖,看到头顶一株草药,便手扒足蹬地攀了过去。挖出草药丢进背篓,又继续寻挖着往崖顶攀去。日落西山的时候,刘诚疲惫不堪地回到祠堂。先到屋里看了看还在昏迷中的妻子和女儿,然后回到院中,将竹篓中的草药倒出来,挑选分类。拿一类洗净放入石臼中捣成糊状,分别摊在两块布条儿上。两手托着布条儿进了屋,解下妻子和女儿头上透着血水的旧布片。将摊有药膏的布条儿,分别包裹住妻子和女儿的伤口处。一切处理得当后,又回到院子,将另一份草药洗净放入锅中煎煮。炉中的火苗,幻化成了天上的月亮。月亮又在鸡啼声中,幻化成了早晨的太阳。
刘诚浑身泥土、一头露珠,不知疲倦地在山崖上找来找去。天近黄昏的时候,祠堂院子的火炉上,又煎煮起了鲜药汤。屋内,刘诚扶女儿坐好,又扶妻子。然后出屋回到火炉旁,将鲜药汤倒入一只黑陶碗,端碗进屋,。一手端碗、另一手拿汤匙,舀一匙吹凉,送入妻子口。苗一兰咽下药汤,龇牙咧嘴直摇头。刘诚又舀一匙吹凉,喂进女儿口。再舀一匙吹凉,朝妻子送过去。苗一兰咬牙摇头不张嘴。玉英虚弱地喘息着,从父亲手上接过汤匙,冲母亲甜甜一笑。苗一兰笑了,学着女儿的样子张大嘴。玉英将药匙送入母亲口,苗一兰咽下药汤,刚要咧嘴摇头,玉英朝母亲伸出了大拇指,苗一兰自豪地咧嘴笑了。刘诚望着妻子和女儿,偷偷地抹了把泪,一种难以形容的笑容,出现在脸上。就这样,玉英自己先喝一匙、再喂母亲一匙。等母亲咽下,欲咬牙咧嘴时,便冲母亲伸下拇指,苗一兰自豪又笑。随着小汤匙在母女俩口中进进出出,屋内光线逐渐昏暗起来,栆枝泥蹾灯架上的小油灯亮了。正面墙边,刘氏祖宗牌位前的香炷,又亮起了一个个蝇头大小的光。玉英依偎着母亲,在土炕上睡着了。刘诚守在炕头,一手拿着芭蕉叶,轻轻地为妻子和女儿扇风送凉、驱赶蚊蝇。寨子里传来鼓打三更,刘诚疲惫不堪,却仍旧不离不弃地守护在妻子和女儿身边。灯芯结了灯花,灯花在远处的鸡啼声中,幻化成了朝霞。
刘诚肩背竹篓、手拄拐杖,拖着沉重的脚步、迎着初升的太阳,一边寻挖着草药、挣扎在荒山野岭中。中午,烈日当空。刘诚满头大汗地攀上了崖顶,寻到了一株草药,挖出来,丢入背篓。日薄西天、夕阳西下的时候,刘诚疲惫不堪地一边寻挖着草药、踉踉跄跄地朝山下祠堂走去。
光线昏暗的祠堂屋内,玉英依偎在母亲身旁,母女依旧在土炕上昏睡。玉英无力地睁开眼,往四下看了看。屋子显得格外空旷寂静,玉英闭目又睡。刘诚坐在院中的火炉旁,愁容满面地望着锅内翻滚着的鲜药汤发呆。日月轮回,又是黄昏。刘诚依旧坐在院中的火炉旁,锅内仍然煎煮着鲜药汤。刘诚面容愈加憔悴,并时不时地咳嗽着。
屋内,苗一兰还在昏睡,玉英挣扎着坐了起来。她慢慢溜下炕,往外走,开了屋门。开门声惊动了坐在火炉旁打盹的刘诚,他睁眼抬头,吃惊地问:“孩子。你怎么起来了?”玉英虚弱摇晃地一手扶在门框上,说:“爹。回屋歇会儿吧,我来煎。”说完,摇摇晃晃地迈过门槛往外走。刘慌忙站起来,跑过去扶女儿:“孩子。你病还没好,快回屋躺下歇息。听爹的!”玉英望着父亲憔悴的脸,心疼地说:“爹,您太累了。回屋歇会儿,我能行。”一边说、一边坚持着继续往外走。刘诚见拗不过女儿,便无奈地扶女儿到火炉旁木墩坐下。内疚地说道:“孩子,都是爹没用,让你们母女跟着爹,受苦了!”玉英抱怨地:“爹!说什么呢?快进屋歇着吧。”刘诚含泪点头:“唉。爹歇、爹歇!”望着父亲犹犹豫豫地进了屋,玉英低头往火炉中填柴。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边的一片白云。橘红色的余辉照进院子,院子是那样空旷苍凉。玉英孑身坐在火炉旁,呆呆地望着锅内翻滚的浪花,和炉内跳跃的火苗,又想起了二十多天前的事情;一缕阳光照进了无名洞,玉英扶着正乐从小洞中走了出来。两人在洞口停下,李正乐一手遮住耀眼的阳光,适应了下洞外的环境,两人朝山坡走去。来到坡顶的小溪边,各自蹲下洗了把脸,便相互依偎地坐在溪边的一块石头上。玉英想到这里,一片愁容,又慢慢爬上了脸,不自主地在心里问道:“公子。你在哪里?二十多天了,为何音讯全无?”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