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海誓山盟
随着一缕晨曦照进谷,沉静了一宵的黑狼谷,现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李正乐精神焕发,一手拄根树枝、另一手被玉英搀扶着,两条腿一拖一拐,顺着谷中小道往前走。玉英心情愉快,身体与正乐贴的很近。她两手搀扶着正乐,慢慢往前走着。渐渐地,正乐脸上渗出汗珠。汗珠越来越多,不多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却一脸笑容、浑身是劲儿。走着走着,正乐停下。玉英也跟着停下,并笑脸看正乐。正乐挣脱玉英搀扶的那只手,手背去擦脸上汗。玉英一手拿下正乐擦汗的手、另一手拿出手帕,为正乐去擦脸上的汗。并慢慢劝:“公子若感实在难以支撑,还是不要勉强。如此这般勉强离去,叫小女子如何放心的下?还不如先回小女子家中,再休养几日……”一边说着,脸羞红了。难为情地说道:“也好让小女子父母,认识一下公子。”正乐拉过玉英为他擦汗的那只手,捂在自己的胸口上。胳肢窝夹起拐棍儿,腾出另一只手,去拢玉英额前散乱的头发。亲切而又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在下又何尝不想与姑娘多呆几日?可无奈思念大哥与春仔心切。只好先去县城,寻到大哥与春仔,安顿下来。再由大哥和春仔陪同,回来拜见岳父岳母大人。”正乐此话一出,如同一股暖流,流进了姑娘的心房。玉英羞的面红过耳,却故意装作嗔怪地说:“八字还未一撇,公子就如此之呼,叫人多难为情?”正乐得意,却很认真地说:“早呼一日、晚呼一日,都是如此之呼。况且,自那日黄河渡口一见,在下心里,就产生了如此之呼的念头。许多天来,一直憋在心里,实在憋的难受。今日直呼出口,心里倒是觉得痛快了许多!”玉英佯装生气,故意抱怨地说:“小女子原以为,公子老实厚道之人。却未曾想到,也会甜言蜜语、油腔滑调哄骗人!”正乐害怕地问:“姑娘生气了?”玉英装作生气的样子点了点头。正乐忙解释:“在下所说,句句肺腑之言,绝无哄骗姑娘之意!”一边说着,竟然扬起一只手,郑重说道:“我李正乐对天发誓:此生若有负姑娘,钢刀穿心、毒掌击顶而死!”玉英吓一跳。又急又气又后悔,慌忙拉下正乐扬着的手。抱怨道:“小女子原想逗公子开心,公子却发起如此毒誓。早知如此,小女子还不如什么都不说!”正乐后悔、愧疚,却十分认真地解释说:“对不起,在下失态了!可在下长这么大,从未对任何一个女子动过感情。也不知为何,却对姑娘一见倾心。多亏老天有眼,给了在下一个对姑娘倾诉表白的大好机会。在下岂能错过?”玉英道:“彼此心心相印,足矣。公子又何须海誓山盟?”正乐点头:“姑娘教训的是。以后,在下不再发誓了。”玉英开心地笑了。说:“时候不早,公子,咱们赶路吧。”两人相依相偎,又继续往前走去。
深谷充满了阳光,路边树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放光。枝头上的鸟儿,欢快地跳跃争鸣着。没走多远,正乐又是一头大汗。他一边伸手抹汗、一边叹息说:“若无姑娘搀扶,这十几里的黑狼谷,还真够在下挣扎几日。就更不用说去县城了!”玉英笑笑,停下拿出手帕,为正乐擦去脸上的汗。正乐感激看玉英,两人继续往前走。
就在玉英搀扶着正乐,在黑狼谷中一路挣扎的时候,李正恩、张成功,带着三班衙差,骑马从霸王梁顶奔驰而下。一路尘土飞扬,赶到石马寺前“十”字路口。正恩不自主地斜脸朝寺院看。寺院大门开着,院内空无一人。正恩犹豫地勒住马,成功紧随其后跟过来,急忙“吁”住马。众差先后在正恩和成功周围停下。正恩问成功:“总捕头。你看,咱们今日该如何个找法?”成功拱手答:“属下遵从先生吩咐。”正恩说:“前几日,都是在下安排。结果都是徒劳无功。我看今日,咱们不妨听从总捕头安排一次,看运气如何?”成功点头应诺:“也好。”低头思考了下,抬头和正恩商量地说道:“先生你看,咱们今日这样安排如何?黑狼谷这条路,咱们已查找过多次。今日不妨兵分两路:先生带一路去欧阳小寨、旺梅山庄;属下带一路去望风崖一带。黄昏时分,刘家寨村口汇合。先生你看如何?”正恩满意点头:“如此甚好。就按总捕头的意思做吧!”成功拱手:“那好,咱们黄昏见!”正恩还礼:“黄昏见!”众人骑迅速分为两队,朝着相反的方向,越去越远。就这样,阴差阳错地,错过了早一日与正乐玉英见面的机会。不但成就了正乐和吴良的一段孽缘,也为以后一桩桩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也许,这就是上苍的安排吧!
日近中午,骄阳似火,直射在了谷中小道上。李正乐被玉英搀扶着,一瘸一拐,艰难地往前行走着。两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李正乐更是满头大汗淋漓、张口气喘。走着走着,玉英冲前指着说:“公子你看,那儿,就是公子坠崖之处。”正乐抬头注目,顺着玉英手指的方向看。玉英边走边说:“那日公子自悬崖而下,多亏那棵古槐树,硬是将公子托着,才保住了公子一条性命。”正乐惊喜,激动万分地冲古槐望着,嘴唇颤抖起来,两颗硕大的泪珠,在眼睛里滚动。古木老态,却是绿郁葱茏。正乐心中急切,两人加快脚步,来到古槐树下。玉英仰脸冲树冠中指:“当时,公子就是躺在那片树枝上,就像熟睡一样。”正乐望着树冠,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不停地念叨着问:“古槐呀、古槐,你与李家,真的是有缘吗?”玉英问:“公子。你说的什么呀?玉英为何听不明白?”正乐恍然大悟,忙解释:“哦。正乐家乡,也有一棵古槐树。跟这棵,一摸一样。幼时,曾听母亲讲起;元末明初,由于战乱频繁、瘟疫盛行。山东一带,几乎人烟绝尽。大明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从山西、河北一带强行移民。于是,李姓祖先,就一条扁担、两只箩筐,扶老携幼,合同一群移民,在明军的押送之下,由河北枣强,踏上了艰难的迁移之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山东博兴、贝丘乡,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冰雹,给吓懵了!那密密麻麻的冰雹,有拳头之大,铺天盖地的砸了下来。押解的明军和移民,都纷纷抱头四散避雹。有的一家人失散,从此再也没能找到一起。有人在暴雨冰雹中倒下,就再也没能站起来。只有李姓祖先,带着家人,逃到了那棵古槐树下。古槐枝繁叶茂的树冠,就像一把撑开的遮天大伞,硬是将倾盆而下的暴雨冰雹给遮住。雨过天晴之后,李姓祖先一家,就在古槐树下安了家。年复一年、代复一代,繁衍生息。从那时起,李姓一族,就与古槐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未曾想到,几百年之后,正乐桃源遇难,救命恩人,仍然是一棵古槐树!”玉英感叹地:“看来公子一家,与古槐还真的是有缘啊!”正乐激动地说:“这棵古槐树,它不仅是正乐的救命恩人,也是正乐与姑娘的媒人呀!如若不是正乐遇难坠崖,被这棵古槐树接住,就不会与姑娘有此一段难忘的日子。”玉英不好意思地笑了:“想不到,公子还如此风趣之人。”正乐又说:“姑娘提到风趣二字,又使正乐想起了家乡的古槐树。当年,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七仙女思凡下界,二人古槐树下一见钟情。于是,古槐为媒,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缘,万古流传。”玉英点头:“看来,古槐还真的是有灵性。”正乐道:“若非如此,上至明初移民躲雹避灾、下到今日正乐遇难成祥。救助者,为何总是一棵古槐树?”玉英说:“公子所言及是。”正乐拿出一个精致的首饰盒打开,里面一副翡翠耳环。正乐说:“出门之时,母亲将这副耳环交到正乐手上,嘱咐正乐,若遇到合适的姑娘,就代母亲将此物交于她。”仰脸望着树冠,跪地双手托起首饰盒,起誓道:“恩槐在上;山东李正乐,现年二十一岁,尚未婚配。愿娶桃源女子刘玉英为妻,一生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如有悖誓言,天地不容!”说完站起来,把首饰盒交到玉英手上。玉英幸福激动,双手捧紧首饰盒,含情脉脉地望着李正乐,身体慢慢地靠了过来。两人相偎在一起,沉醉在美满幸福中。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