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牵肠挂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牵肠挂肚
  连日找寻,又是黄昏。夕阳透过两峰之间的空隙,照进黑狼谷,为深谷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任靖和两个捕快,都无精打采地骑马往前走。正恩信马由缰,远远的落在后面。他一手托着烟袋、边走边吸烟,还在愁思着什么。

  夕阳的余辉,照射在古槐树上。为绿郁葱葱的树冠,披上了一层橘红色的霓裳。正恩不知不觉地在古槐树旁勒住了马。反反复复地朝树冠察看,像是生怕遗漏了什么。任靖和两个捕快,注意到了正恩,也都不约而同地“吁”住马,下马牵马往回走。正恩在马上依旧仰着脸,朝树冠审视着。极力地想从枝杈纵横的树冠中看出点什么。任靖牵马回到正恩面前,轻声地问:“先生。是有新的线索了?”正恩微微摇了摇头,慢慢从马上下来,丢了马缰朝古槐走

  正恩一边仰脸查看着,绕大树转了一圈又一圈。皱眉深思了会儿,又以古槐为中心,四下寻找着什么。任靖也丢了马缰,向正恩走过来。两个捕快下马,犹豫地在路边等候着。

  正恩又在地上捡起几片碎布片儿,拿到眼前,边看边琢磨。将布片拿到任靖面前说:“任捕头。你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都是什么人穿的衣服?”任靖不加思索地回答说:“先生不是说过,是一位小姐或夫人、带着她的家人和丫环吗?”正恩叹息道:“是啊!我们为何就没有想到,那是一位刚刚失去至亲的小姐或夫人!”任靖如梦方醒,问:“先生之意,是一位刚刚办完丧事的年轻女子?”正恩点头:“应该是!”任靖悔恨地:“属下也太粗心了!为何就没有想到,那是丧服?”正恩摇头叹气自责道:“在下也是急昏了头。让弟兄们,白白跟着劳累了这么多天。”任靖费解地:“可几日查询,附近村寨,并未发现有办过丧事的人家呀?”正恩道:“也许我们查的还不够仔细。要不,就是近了些。”任靖摆手:“不会的。先生初到桃源,对桃源的地理环境,还不是十分的了解。此北邙山,方圆四百余里、连绵三县。山高谷深,交通十分不便。这黑狼谷,路虽窄了些,却是附近十里八乡,能驾车通往洛阳的唯一通道。小姐或夫人出行,非车即轿。如若只带一个丫环和一个仆人,那么,坐轿的可能就排除,只有乘车。远方客商,一般都会沿大路、按驿站走,不会来此黑狼谷。属下的意思是,李大人去向,一定不会太远!”正恩点头:“任捕头此话在理。即是女人,那么婆家没有办过丧事,就一定是娘家!走,我们汇合张总捕头、和李班头他们,回城禀明于大人,再做商议。”四人急忙上马,在暮色苍茫中打马疾驰而去。

  杂乱的马蹄声,打破了县城夜晚的宁静。正恩成功率领着官差队伍,摸黑回到县城,在衙前大街下马。县衙偏院的大门关了,任靖牵马上前叫门:“刘二、刘二,开门!”。门政刘二开门迎出,正恩牵马往里走。刘二施礼问候道:“师爷辛苦了!”正恩点头回答:“大家辛苦!”刘二又向成功施礼问:“总捕头辛苦了!”成功还礼一笑。众差一个跟着一个,牵马往里走。刘二不停地向众人施礼问候着。正恩将马牵至马厩,在槽头拴下马。成功和众差纷纷牵马入厩拴马。众差围拥着正恩从马厩出来,在院中停下。正恩低头无语,暗自落泪。成功见状安慰说:“先生不必过于伤心。待明日早起,属下与弟兄们,再陪先生去找便是。”任靖发恨道:“先生请放心。就是把桃源的山水翻它个底朝天,也要把李大人找到!”正恩感激,向成功和众差作揖道:“谢谢总捕头、谢谢弟兄们!正恩代我家兄弟,谢谢总捕头、谢谢大家!”成功向众差吩咐:“好了。大家一天鞍马劳顿,都回家休息去吧。明日早起,咱们再陪先生,出去寻找!”众差纷纷揖别,各自回家去了。

  望着众人散去,成功又拉过正恩的手,再次安慰说:“先生。事已至此,还望宽心。养好精神,咱们明日也好继续寻找。”正恩握紧成功的手,含泪说道:“总捕头,谢谢你。正恩记下了!连日奔波,总捕头也累了。今日天色已晚,家中妻室儿女,还有七十老母挂念。总捕头快快回家去吧。”成功答:“妻儿和老母,回乡下老家去了。属下一人留城,先生有何事情,只管吩咐便是。”正恩:“总捕头累了,有话,咱们明日再叙,回家去吧。”成功点头:“也好。先生保重!”

  目送成功出门,正恩转身朝别院走。春仔迎过来,着急问:“大老爷。我家老爷找到没有?”正恩嘴唇抽搐了下,欲说什么又咽回。愧疚地望着春仔,像犯了什么大错似地,脑袋沉重地低了下来。见此情此景,春仔什么都明白了,没再继续问。只是慢慢地攥起正恩的一只手,头拱进正恩怀里,委屈地叫了声:“大老爷。”呜呜咽咽地哭了。正恩双手搂紧春仔,两颗硕大的泪珠,在眼睛里滚来滚去。

  于四海带着书童匆匆赶来,老远就问:“先生回来了?”正恩连忙擦干眼泪,春仔与正恩分开。正恩迎上去施礼:“于大人。”于四海冲书童吩咐:“把饭菜端到上房去,先生边吃、老朽与先生边谈。”正恩拱手:“谢大人!学生与诸位兄弟,已在外用过了。”于四海:“那就到上房坐会儿吧。”正恩:“学生遵命!”于四海:“先生请!”正恩礼让地:“大人请!”于四海攥起正恩一只手,两人携手并肩,向上房走去。

  进入上房,两人宾主坐定。书童端上茶,于四海:“先生请用茶!”正恩还礼:“大人请!”两人各端面前碗。于四海呷口茶,问:“今日可有李大人消息?”正恩无奈地叹了口气,放下碗。发愁地说:“目前,学生有两件事最为放心不下。不知该如何是好?”于四海放下碗:“先生不妨说来听听。如若老朽能够帮的上,定当义不容辞!”正恩感激:“谢大人!”于四海:“先生请讲!”正恩:“这其一、我家兄弟至今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其二、慿期已近,知府大人不知详情,如若怪罪下来,学生实难应付”于四海回答:“老朽只关心其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将李大人找到!至于其二,先生尽可放心。如若明日再寻李大人不到,老朽便亲赴洛阳,禀明此事,求太尊大人宽限慿期、并派人帮助寻找!”正恩感激万分,含泪起身,向于四海施礼道:“如此甚妥。还望老大人鼎力相助!”于四海谦然忙摆手:“先生不必客气。快快请坐!”正恩复又坐下。于四海感慨、激动:“老朽一把年纪,又将致仕离任还乡之人,以后若想为朝廷做点事情,恐再无机会。就让老朽,为朝廷、为桃源百姓,当好这最后一班差吧!”一边说着,泪水簌然而下。正恩深受感动,起身向于四海施礼道:“老大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真乃为官者之表率,令学生由衷的钦佩!学生一定全力以赴,辅佐我家兄弟,治理好桃源。不辜负老大人一番苦心!”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