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小洞情深
无名谷中的一个小洞穴,洞前燃起一堆篝火,火光将小洞照亮。洞内面积不大,正乐仰身躺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玉英焦急地守在正乐身旁,正乐依旧昏迷未醒。玉英俯下身来,耳朵凑在正乐胸膛上听。正乐死人般一动不动,玉英抬起头,焦虑不安。洞口突然响起了蟋蟀的叫声,玉英消遣般循声望去。只见火影中,一只蟋蟀从洞口的石缝中钻出来,踞在洞边石壁上,扇动着一双晶莹的小翅膀,发出欢快悦耳的鸣叫声。一下子驱散了玉英心中的郁闷和焦虑。小洞中那似乎凝固了的空气,被那双晶莹的小翅膀,扇动地流畅了起来。玉英脸上,也渐渐地出现了一丝苦笑般地笑容。可当她低头看到,躺在她面前的李正乐时,那丝来之不易笑容,很快又消失殆尽。那颗忧虑惆怅的心,发出了焦虑不安的问:“公子。你为何还不醒过来呀!”
洞口的火堆,渐渐地息了。蟋蟀的叫声,也不知什么时候悄然而止。小洞在一片宁静中,迎来了属于它的第一缕曙光。玉英守在正乐身旁,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突然间,正乐的一只手动了下。紧接着,嘴唇微微颤动,并发出微弱的声息:“水、水。”熟睡中的玉英没听见,鼻孔里发出均匀的呼吸声。正乐又叫:“水、水。”这回儿,声音好像比前两声大了许多。玉英猛地睁眼抬起头,惊喜地问:“公子。你醒了,是真的吗?”正乐颤抖着干裂的嘴唇,又说了两声:“水、水。”玉英这下听清了,她惊喜万分。激动地说:“好,公子你等着。玉英这就去为公子找水!”说完站起来,飞快地跑出洞,向着对面山坡上跑去。
也就一个时辰的功夫,小洞对面的山坡上,玉英披着金色的阳光,两手捧着一个高粱叶儿编织的畸形碗,小心翼翼地顺着山坡走下来。水珠从指缝中渗出,顺着两手往下滴。
小洞中,李正乐干裂的嘴唇,不停地颤抖着。发出微弱的声息:“水、水。”“啪嗒”一声轻微的声响。一颗晶莹水珠,落在李正乐干裂的嘴唇上。一滴,接着一滴。李正乐伸出舌头,在嘴唇上舔。玉英在正乐身旁蹲下,两手捧着绿叶碗,渗缝下对着正乐的嘴。水珠从渗缝中渗出,一滴接一滴地往正乐嘴唇上落。正乐不停地吮咽着,渐渐地,眼睛慢慢睁开。他一边吮咽、眼睛越睁越大。玉英高兴地问:“公子。你醒了?”听到声音,正乐猛地愣了。睁大眼睛,使劲朝玉英看。看着看着,忘了吮咽。水珠逐渐滴满嘴,顺着嘴角往下流。玉英忙将绿叶碗从正乐嘴的上方移开,搁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拿出手帕,一边轻轻地为正乐擦着腮上的水、一边欣然笑道:“公子。你终于醒了!”正乐使劲眨下眼,盯着玉英使劲儿地看。他费劲地想认清,眼前这个既模糊、又熟悉的身影。人影逐渐清晰起来,玉英脉脉含羞一笑叫:“公子?”正乐激动起来,兴奋地挓挲起两手,挣扎欲起。玉英两手急忙将他按住说:“公子,你还不能动。”正乐又惊又喜,气虚喘息地疑问道:“姑娘。是你?”玉英微笑地点点头。正乐不放心,又着急地追问道:“姑娘。真的是你!”玉英脸羞红了,难为情地故意反问道:“公子认识小女子?”正乐喘息急促地连声说道:“认识、认识!在下曾在黄河渡口,见过姑娘。姑娘忘了?”玉英笑了笑,搪塞地说:“公子好记性,小女子为何记不起来了?”正乐着急,两手比划着:“当时,姑娘站在船头,朝码头上观看。身边,还站着一个丫环。在下、在下就站在码头上……”突然想起了什么,尴尬愣住,难为情地笑了笑说:“被那女子缠的好难堪啊!”玉英羞怩,掩窘一笑说:“小女子什么也记不起来了。”正乐失意、无奈,不再出声。看着正乐那尴尬无奈的样子,玉英主动打破了这窘迫的气氛,问:“看公子一点力气没有,想必,一定是饿了吧?”正乐点头。玉英嫣然一笑,站起身来往外走。
洞前的一堆灰烬上,还闪着火星。灰堆上烧烤着几只小红薯,玉英走过来,俯身挑几块熟透的小红薯,吹了吹上面的灰,又回到正乐身边。一边剥着红薯皮、一边问:“公子在想什么?”正乐一边费劲的想着、一边回答说:“我在想,我为何会在这里,与姑娘相遇?这一切,都好像是在梦中。”玉英笑笑,将剥好的红薯递给正乐。劝解的说:“公子吃点东西吧。”正乐接过红薯,还是木然望着红薯,直发呆。玉英亲切一笑说:“公子不要费力去想了,小女子告诉公子便是。”正乐笑了,点点头。玉英说:“三天前,小女子与家人丫环乘车回家,途径黑狼谷,见公子躺在一棵大树上,就与家人丫环商议。将外衣脱下,撕为布条儿,连成布绳,把公子从树上吊了下来。本想拉回家去,请个大夫,好生诊治。不料,两个贼人追杀而至。小女子只好让家人丫环,赶车将贼人引开。然后用树枝和布条儿,扎了个拖耙,载公子来此洞中,暂避一时。待公子伤好一些,便设法儿通知家人,将公子接回家中,再做诊治。”正乐听后激动万分,流泪说道:“原来生死关头,姑娘舍身相救。恶贼歹毒凶残,在下命悬一线。姑娘竟然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真乃女中豪杰!救命之恩,没齿不忘。请受在下一拜!”一边说着,竟然挣扎欲跪。玉英连忙将他按住,着急地说:“公子。你现在还不能动!”正乐疼的满头大汗。丧气、无奈,虚弱地喘息着说:“姑娘大恩大德,在下连拜谢都不能,真是没用!”又气又恨,使劲喘着粗气。玉英微微一笑说:“举手之劳,公子又何须如此认真?只是小女子一事不明。公子好好的,因何故坠崖?不小心失足、还是另有他因?”正乐愣了下,极力思忆着:“是啊。在下何故坠崖?失足、还是……”想着、想着,突然,不寒而栗起来。“疤脸”和“粉头”的影子,出现在他脑子里。而且越来越清晰,“疤脸”大环刀冲他一指,恶狠狠地对他说:“咱爷们儿对平民百姓,惯例是要钱不要命;若遇到做官的么?嘿嘿,要钱、也要命!”“粉头”不耐烦地一抖青锋剑:“二哥,少跟这狗官啰嗦。哥们儿今天还按老规矩:先要命、再取钱!”箭步过来,冲他脑袋抡剑就砍。正乐颤抖起来,睁大恐怖的眼睛,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往下滚。玉英看到正乐那笼罩在恐怖中的样子,忙拿手帕为他擦额头上的汗。边擦、边叫:“公子,公子?”正乐从惊愕中省来,倒吸了一口凉气。看看玉英,不好意思地笑笑。玉英指指他手上的红薯说:“红薯凉了,快吃吧。”正乐看看手上红薯,慢慢松了口气。木然咬了口,慢慢咀嚼着,却依旧陷在回忆时的恐怖中。玉英慢慢问:“小女子还未请教公子尊姓大名、贵府何处?”正乐愣了会儿,不知该如何回答。玉英见状,不解地问:“公子怎么了?象做噩梦似地。是否还在想三天前的事情?”正乐窘迫,似是而非地点下头。玉英安慰地说:“公子莫怕,此处四周山坡土地,均属小女子家中所有。小女子每年,都要跟随父亲和家人,来此几趟。对面山坡地势较为平坦,种有玉米、高粱、和地瓜。坡顶有泉,旱可灌溉。此洞还算僻静,那两个贼人,是找不到这里来的。公子大可安心养伤便是。”正乐感激点头一笑,放下心来。将口中红薯用舌头匆匆拌了拌,一抻脖子咽下。又咬一口嚼嚼,愣住品品味道,咽下点头笑笑。对玉英说:“嗯?好吃!你也吃。”玉英笑笑说:“公子还未回答,适才小女子所问呢?”正乐又愣了,无奈应付地说:“在下姓李、名正乐。山东博兴、贝丘乡人氏。”说完,匆忙低下头,吃红薯。玉英接着问:“山高路远,公子千里迢迢,来此何故?投亲访友、还是出仕求学?”正乐再次愣住。想到那日在断魂崖上,“疤脸”和“粉头”说过的话,他浑身上下还在冒着冷汗,心有余悸。于是,就只好昧着良心搪塞说:“啊,是……是生意。”玉英不解地愣了下:“生意?桃源穷山僻壤,非涝即旱,十年九不收。本地生意人,大都到外地寻求生意。而外地生意人,又大都绕着桃源走。不知公子,看出桃源有何赚头?”正乐还是愣了,仔细去想。突然想到了侯氏兄弟,便脱口说出:“牲畜、是牲畜。”玉英趣味地笑了。问:“牲畜?”正乐忙点头:“对对,是牲畜。你们桃源人大都爱养牲畜,特别是驴。”玉英点头:“这倒也是。桃源山多草多,而且,驴比马省草料、易喂养。”正乐高兴:“对对。驴比马省草料、易喂养。且肉质鲜嫩、细腻味美。俗话说:‘天上鹅肉、地上驴肉。’驴肉、可算的上是,我们北方人餐桌之上,最为味美之佳肴了。只是令在下没想到的是,姑娘对喂养牲畜,竟然也如此在行。”玉英笑笑,解释说:“说出来不怕公子笑话。小女子仿佛对世上任何事情,都感兴趣。视家中下人为亲人。小时候,常缠着老家人问这问那,更是常常进出马棚。因此,对于喂养牲畜,也就略知一二。”正乐敬佩地:“难怪姑娘如此平易近人。”玉英反问:“公子不也一样?记得在黄河码头之上,公子身边两个从人,与公子好像,如同亲兄弟一般。”正乐又惊又喜:“原来姑娘什么都没忘,却故意糊弄在下,说什么也记不清了。”玉英幸福羞怩,脸红一笑,搪塞回答:“小女子只记此一事。”正乐怅然叹气:“那是大哥和春仔。”玉英问:“他们人、现在何处?”正乐忍不住痛苦流泪:“失散了。也不知他们人、现在何处,是死是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