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叶落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叶落 (1 / 3)
        私市?潘家一直做着走私贸易?不过,这倒也不奇怪。

        关于走私一事,王棣曾与苏轼谈过这个话题,这段时间也和许贯忠探讨过,算是比较熟悉其中内情。

        大宋初,与契丹虽听沿边互市,而未有官司。太平兴国二年,大宋开始在镇州、易州、雄州等与辽交界的边境设立榷场,命常参官与内侍同掌,辇香药、犀、象及茶。然而其榷场贸易之下的走私活动,在双边贸易交往之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榷场贸易中有诸多禁止买卖的物品,如粮食、马匹、书籍、硫磺等,但由于禁物限制,榷场并不能真正的满足两地人民的消费需求和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由此,在榷场贸易的同时也有很多辽宋边界附近的民众从事走私贸易。

        以粮食为例,宋初河东路北部沿边地区禁耕时间未久,农业生产仍在发展。太宗朝,河东既下,减其租赋。有司言其地沃民勤,颇多积谷,北部边民仍有余粮可以售卖给辽边民。之后宋朝多次下诏禁止缘边人户售粮入北界,期间还曾下令“两地供输人户止许籴上二斗供家食用“,以打击粮食走私行为。

        然而“沿边及两地供输人户托此为名,夹带将过来,偷买斛斗将去“的现象时有发生,辽边民在河东路缘边地区买粮的行为可谓不绝。

        榷场也称作“茶马互市”,即以宋国的茶叶换取辽国的马匹。而茶马互市的发展,最初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用茶叶来换去马匹,而是以铜、陶瓷等资源,或者是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来换取,中原地区地产丰盛,粮食,茶叶,铜矿,铁矿,金矿等更是数不胜数,使得百姓可以自给自足,而周边的游牧民族,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使他们从小骁勇善战,盛产好马。

        崇年时期,以茶一驼三十二斤十二两以上方可易马一匹,而上马则需要茶二驼以上。而就大宋货币比值和茶马比价来看,这种茶马比价是不合理的。而比价不合理,就造成了双方都不满意,双方都不满意,就有人动起了歪心思。

        再者,时既榷官茶,复彊民輸旧额,贫无所出,被系者数百人,璆至,即日尽释之。还有,民负茶引钱,新旧累积,为缗十七万有奇,皆困不能偿,死则以责其子孙犹弗贷。

        意思是说,种茶必须要交相应的茶税款,若是交不出,则会被判刑入狱,如果你因为交不出茶税而被关押,那么想免除牢狱,只有花费重金保释,并且出去之后还会有着记录,你的子孙都会受到影响。

        这样看来,那些百姓、茶商们不从事茶马走私才是怪事呢。

        太平兴国二年,主吏盗官茶贩鬻钱三贯以上,黥面送阙下;淳化三年,论直十贯以上,黥面配本州牢城。

        在从事茶马走私行为中,官僚占据了其中一类,在这类走私经营的官员中,一部分是手握实权的高官,另一部分则是大宋的皇亲国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