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乐令 (1 / 4)
“今朝我嫁,未敢自专。四时八节,不断香烟。告知神圣,万望垂怜。男婚女嫁,理之自然。有吉有庆,夫妇双全。无灾无难,永保百年。如鱼似水,胜蜜糖甜。”
不敢让泪水淌下花了妆容,苏静嘉哽咽着勉强说完这套出嫁前要在父母和祖宗前说的吉利话。
迎亲队伍已到了苏府门前,王棣身着大红婚衮,带领数个“行郎”各自拿着花瓶、灯烛、香球、沙罗洗漱、妆盒、照台、裙箱、衣匣、青凉伞、交椅等等,带着乐队吹吹打打地迎亲来也。
大门处苏家早设了酒席招待男方的“行郎”,散发花红、阴跌、利市钱讨吉利。又有请来的乐官奏起催妆的音乐,还有“克择官”报时,茶酒司仪互念诗词,催促着新娘出门。
说到乐队就不得不提,如果根据《礼记》的记载,“婚礼不用乐”,传统的婚礼应该是没有音乐的。一直到了北周,才出现“嫁娶之辰,多举音乐”的记载,然而嫁娶时候奏乐一直都是被禁止的事情。直到宋代才逐渐解禁。但是还有文人感叹“近俗,六礼多废,货财相交,婿或以花饰衣冠,妇或以声乐迎导,猥仪鄙事,无所不为,非所以谨夫妇严宗庙也”。
昨日,苏辙夫妇去了王家挂帐子、铺设床被等,这叫作“铺房”。
在宋代一般新房的陈设,男方是准备床、席、桌、椅之类,女方准备被、褥、帐、衾之类,铺床摆设出来的也就是这些要应用的寝具等,至于一般衣服、鞋袜等零碎小对象,都锁好在箱柜之中,不必摆设在外面的;有的人家喜欢陈列出来,是为了表示陪嫁对象的丰富,其实是不需要的。亲人还可得到一些茶、酒招待以及红包等。
忙忙碌碌数月,终于到了迎亲日。
听着最宠爱的小妹说了那番话,苏轼也是湿了眼眶,心下百感交集,二十年来的一幕幕在脑子里闪现,小妹一转眼便要出嫁了……哎,此中滋味不可语也。
苏静嘉又何尝不是五味杂陈,心情激荡难以自已。
她是遗腹子,出生时父亲已去世,随着大兄生活长大。在苏轼的熏陶影响下,自幼好读书,稍大便有才名,人谓“才女”是也。
才女嘛,总是心高气傲的。她犹记得当初第一次听到王棣此人时的不服气。
那还是熙宁七年、八年时吧,大兄与王相公(该称“阿公”了呢)尽释前嫌,时有书信往来。某回,大兄读罢王阿公的来信,啧啧称奇,赞叹不已,连声道“果然半山小神童也”。她不明所以,抢了信来看,那信中附了一阕小令,说是王棣王三郎所写。写的倒是……不错,但她不愤大兄以此诫训过儿要向王三郎学习,且断言其前途不可限量。哼,莫非忘了介甫先生笔下的金溪方仲永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可限量”?谁知道呢?
小丫头无端的生起敌意,待到熙宁九年见到王棣时方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待地。倒并非是年少无知,大抵是才女遇上神童生了相较之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