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入门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曲入门 (1 / 4)
        刘安世看了看那份卷子,声音不大:“文不对题,自然不取。”

        舒亶道:“虽有偏题之嫌,但若真论起来也算是切题的。”

        刘安世“哦”了声:“愿闻其详。”

        舒亶语速不疾不徐,却并无丝毫凝滞停顿:“刘待制拟的策问题是‘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祖宗不足法乎?’诸葛亮没有申不害及公孙鞅心狠却想立刑名来治国,所以蜀国最终灭亡。王安石改革制定了十分严厉的规定,但是为了不背负恶名不承认自己用的是法家学术。虽然如此,但是王相公不用其名却用其实。末问是王丞相首提。不过刘安世所问者概念较为模糊,关键点并不在题中。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谁都懂,关键是求变的方式方法,太急易过,莫若循序渐进、徐徐图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强国富民,只要是能振兴大宋又不会引发民怨众怒的法子都可采纳接受。吾这般解读可有错讹?”

        刘安世细细饮着茶,并不言语。

        舒亶指指案头卷子,再问:“刘待制以为这篇文章如何?”

        刘安世放下茶盏,道:“文章不错。”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舒亶击案以作节拍,慨然而诵,“如此文章,充塞胸中的浩然正气流溢其闻,使诗作元气淋漓,毫无干涩之感,且词气滂沛,笔力道劲,格凋沉雄。中间一通史诗性的列举,虽繁富而不累赘,十二位忠臣义士的烈举,一气呵成,俨然大河奔流,滔滔东去。全诗凡六十句,隔句一韵,通篇四韵,平仄间押,以此将诗之情韵导而逶迤,又寓激荡于从容。既浑灏苍古,又顿挫扬抑,回肠荡气。斯篇出于至性,慷慨凄恻。诵之则不觉泪下数行,作者忠君忧国之诚,洵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

        “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浩浩正义之气充溢激昂……”说到激动处,他挥了挥手:“如此激奋人心的文章,诵之则令人热血沸腾。正所谓文人之笔胜于武人之枪,此文可当百万雄师。吾以为《正气歌》于振兴大宋大有裨益,刘待制以为然否?”

        舒亶之言倒算不得偷换概念,一篇文章能“唤醒”千万人也是有的,《正气歌》至少能提升文人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情结,这便很了不起了,说“大有裨益”并没有错。

        刘安世瞥了舒亶一眼,目光意味深长,手指轻敲案边,慢慢的问:“舒监丞知道写这篇文章的贡生是谁?”

        “舒监丞”这个称呼很特别,也很扎心。以国子监丞而同知贡举,舒亶可谓是第一人了。

        彼时贡举的考官皆是大有来头,如嘉佑二年的省试科举,主考官是欧阳修;副考官王珪,韩绛,范镇;阅卷老师是梅尧臣。

        主考官阵容非常强大,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六家之首,官至参知政事(副相);王珪官至宰相,鼎鼎有名的三旨相公;韩绛官至参知政事;范镇也是北宋政坛大佬,守旧派知名人物;梅尧臣政坛上差点,却是北宋初期诗坛扛把子式人物。

        舒亶不以为意,并未直接回答,只道:“这些日子吾除了歇息尽与刘待制一起,却是未曾巡铺,也未去誊录所和弥封所。”

        言下之意便是他并不知晓此文作者,只是纯粹喜爱文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