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椿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椿 (2 / 3)
        那位驻足不去的巡铺官先是“嗯”了声,继而眉头微锁,脸色狐疑不已,稍后舒眉展颜,表情变幻不定,仿若川剧变脸。

        这场问论试,王棣原本也想着自己写的,苦读十余年,他相信完全靠自己考也极有把握过关。但昨晚叔侄几人略略谈了谈,对主考官刘安世或许会针对王家几人一事还是心存忧虑的,最好的结果便是考出好成绩让人无法挑刺。王棣深以为然,还是决定走高调路线,有再多筹谋都得中了进士再说。

        “士为知己者死”,出自春秋刺客豫让之典,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刘安世出此题,大抵是要让贡生们知道,朝廷抡才万里挑一,士子约当知恩图报,将来出仕为官当为民造福、尽忠报国。这样的题并不难答,但很容易就千篇一律,难以分出优劣。

        王棣思考了一上午,开始答卷: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什么意思呢?

        他一上来就说: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

        这似乎……偏题了呀,难怪那巡铺官会凝眉不解。

        再往下看:“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这这这,完全偏题了,难道应该是士不为知己者死吗?这已巅覆了巡铺官的认知,奇妙的是,王棣如此行文反而让他有欲罢不能之感,只想着看怎样自圆其说。

        王棣后面更是越写越离谱,完全脱离了试题本身想表达的东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但这样反而不能说他跑题,题目有“试论”二字,原本就是让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就好似辩论赛,有正方反方,就看谁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说出花来。

        这篇文章并非着眼于论题本身,而是标新立异,从传统儒家思想出发,对豫让进行了批评。

        那巡铺官越看越入迷,早没了开初的震惊与不解,到得后来对“士为知己者死”这句千古名言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直到最后总结:“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他已是呆若木鸡,骤然感到一阵寒意,竟是汗流浃背了。但他的心里却又似有什么东西在涌动,噗通噗通狂跳不已。

        巡铺官失魂落魄的走开了,他此时只想找友人辩驳探讨一番,希望友人能驳倒王棣的“谬论”。事实上他是被王棣说服了,文章到得后面如黄钟大吕直击心头,让他久久无法平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