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 应天长 (1 / 3)
次日,王棣等人分坐三艘楼船赴京。
李格非曾任郓州教授,此次由历下赴京原要在此地逗留二日拜访老友故交,却遭受了无妄之灾,也没了访友之心,干脆随着王棣结伴同行,一路也好有个照应。
王棣求之不得,满口子应允,与李格非共乘一船,讨教讨教经文,顺便与小度娘多多联络联络感情。
郓城之事另有些手尾,他有意无意的警示了丁大有一番。宋江此人定需好生关押,万万不可懈怠。
此桩事件当中,托塔天王晁盖虽未直接露面参与,但晁家庄的吴用、刘唐、白胜及十数个庄客却是合着宋江杀人为祸的,作为庄主的晁盖难脱其责,用人不明至少是有的。
虽然,案发当日有证据显示晁盖并不在庄子里,但宋江既然能前去求助,可见这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这其间晁盖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值得深思。
要知道,江湖中山东晁天王、河北玉麒麟可是齐名的大人物。二人皆是武艺高强,且最重江湖义气,结交无数,声名赫赫,颇有一呼百应之威。若是这晁天王为义气而异动,动静必不会小,当小心提防。
丁大有自是再三保证,言称郓城县大牢铜墙铁壁,必不致走脱要犯,若有那不长眼的胡来,那才是自投罗网,有来无回也。
王棣见对方信心满满,虽然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想来此事牵涉到对方官途命运,当不至敷衍了事而自掘坟墓吧。
郓城距东京四百余里,顺流而下速度极快,忽忽三日便进入了汴河。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五代后晋时,迁都汴京,“开济州金乡来水,西受汴水,北抵济河,南通徐沛”。后来汴河日久湮废,周世宗时,命侍卫都指挥使韩通“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水”。至此,江、淮、河、汴舟楫复通,“由淮入泗,由泗入汴者,此五代末之运道也”。
淳化二年六月,汴水决浚仪县。帝乘步辇出乾元门,宰相、枢密迎谒。帝曰:“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可见汴河是北宋的经济大动脉。
汴河漕运,举世无双。景德四年定岁额运量六百万,此外还有为数极大的专供朝廷的物资,称杂运。漕粮除支付汴京的军政各费,还有部分北运至华北,供给驻扎河北的守军。
太平兴国时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其他河运量一百五十万石。至道初汴河运米粮五百八十万石。
大中祥符初至七百万石,仁宗时多至八百万石,后有所减少。每年各州为漕运造船两干至三千艘。自准南入汴河,常有船六千只,原每船载量不过三四百石,后至七百石、一千石不等,私船超载则多至一干六百石。自楚州、泗州至汴京,原定八十天一运,每年三至四运。除漕粮外,还有薪柴、炭、百货蔬果等。彼时漕运以船十艘为一纲,押运一人;大中祥符九年改三纲为一纲,汴河上船通常有二百纲上下。“纲“这种漕运船队编组形式,在运河运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船队有组织分时段过闸过坝,有利于运河水量节制,也便于沿途驿站纤夫调度,更重要的是便于押运官兵对货物运输的集中监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