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清平乐 (1 / 4)
于芸芸学子而言,通过乡试只是上小楼,会试中第方是上高楼。
通过发解试的即为“举人”。举人,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宋为乡试(贡举考试)各科中试者的统称。俗称举子。宋举人被解送礼部前,须经考试,略如后之乡试。
彼时的举人福利待遇远不及明清,在礼部应试落第者,仍须再应乡举,方可参加下科考试。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好处是可免丁役。
但明清时期的举人可就不简单了,乡试中举后可得利益如下:
一、考中举人就算官员了,有资格入仕为官;
二、朝廷免除举人的所有赋税,不用纳税了;
三、举人犯了大罪,不得上刑,必须上报革除功名以后才能动刑,此即刑不上大夫;
四、平民百姓见了举人必须向其行礼,而举人可与地方官员平起平坐;五、获得赴京会试的资格;
六、朝廷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开支……
简而言之,举人老爷是特权阶级,这从范进中举后的癫狂表现便可窥一斑的。
当然,那时的乡试录取率极低,大概在千分之五左右,比会试录取率还低,所以有“金举人、银进士”之说。
而在宋朝恰恰相反,乡试的录取率远高于会试。但举人若是在会试时被罢黜,仍得重新参加乡试。这也正是宋时的举人远不如明清举人“矜贵”之故。
是以,乡试过关只是上小楼。
不过,若想鱼跃龙门,不中举人何以中进士?
到了八月十七放榜日一大早,夫子庙前的广场上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
这可乐坏了兜售各种商品的商贩们,比寻常日子好了不止十倍的收益啊,赚的盆满钵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