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古来才女皆寂寞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古来才女皆寂寞 (2 / 3)
        小小度娘啊,那对清澈明朗的眸子,若两泓透亮澄静的山泉,天真无邪,只是偶尔的灵动,方显露出了不拘一格的古灵精怪。

        而且,“酒鬼”的潜质已是初见端倪。想着小萝莉偷喝葡萄酒那“喝了这一杯、还有三杯”的娇憨模样,王棣不由拊额长叹:一代酒徒原来是这样练成的,想来才华与酒量是成正比的呢。

        幸好,才女尚未长成,尚未发表那两首《如梦令》,尚未“洛阳纸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尚未问世,尚未吸引太学生赵明诚的“以文思人”。王棣对赵明诚那厮观感极差,十足是翻版“君子剑”,自私自利的伪君子,就差没有“挥剑自宫”去练那绝世神功“葵花宝典”了……呃,太主观了,这样不好。

        或许,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到来会有所不同吧,毕竟自己是挥着翅膀的蝴蝶啊。王棣如是宽慰自己,才子常有而才女不常有呢,或许可以让才女活得舒爽些。只不过,若真如此,却不知还会不会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伤脑筋的问题。

        但仅这短短数日的接触,李度娘“三哥哥”长“三哥哥”短的唤着,言行举止都透着亲近,让王棣好生享用。

        嗯,当年苏静嘉同学莫名的“敌视”很叫人闹心,李小妮子就不会嘛,这让王三郎很欣慰,顿觉人格魅力猛涨。

        都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来而不往非礼也,该出手时就出手……总之,能帮则忙吧。

        也是天空不作美,自金陵启程一路过来连日降雨不说,到了杭州仍是不见晴。

        世间万物,过犹不及。雨水一旦多了,道路泥泞,春寒犹在,踏不了春,赏不了景,滴滴答答欲去还留的,闹不闹人,扎不扎心?什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什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什么“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什么“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都是骗人的。

        “琼节草堂”叙谈后,苏轼这些天都未返凤凰山。

        王棣倒是随着苏太守冒雨去城里走了几遭,逛了逛与金陵城一般规模的坊市,盖因雨天,并不如何繁荣喧闹;至于西湖,完全没有后世的瑰美清丽,湖面临岸处一大片枯败的莲叶飘忽不定,雨水不绝坠落,湖底的淤泥泛升导致湖水浑浊不堪……难怪太守大人急于治湖,这景象,实在是不堪入目呀。

        不过,亲眼所见,苏轼的勤于政务让王棣很是佩服。偌大名声的大文豪是真心实意想为国为民做些事情呀,纵然算不得能官干吏,但也确是肯担当的,总比一干尸位素餐的空谈官僚要强上许多。

        当然,因为雨水过于充沛,西湖水几已泛滥成灾,眼下是不适合谈清淤治湖的,只是将各项条陈一一列举,尽量做到事无巨细,真要开启工程当可事半功倍。

        而当务之急却是“抗洪”。

        江南被誉为“鱼米之乡”,乃为天下粮仓。不美之处在于,江浙临海,年年都有飓风光临,少则数次,多则廿余次。狂风起,暴雨降,河湖泛滥,洪涝成灾,但多在夏秋二季,春日里是不常见的。

        但元祐五年清明后江南的这场降雨委实诡异,时急时缓,忽大忽小,连续十余日不肯停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