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词坛圣手 (1 / 3)
神宗元丰七年七月,骄阳似火,四野蒸腾,长江从天际流至江宁,一艘官船缓缓靠近码头。
船尚未靠定,一未及冠巾的中年儒生走出船舱长揖:“轼敢以野服拜见大丞相!”
“礼岂是为我辈设?”码头上,布衣芒鞋的王安石拱手而笑:“子瞻,某候之久矣。”
中年人下船走上岸来,口中连连告罪:“怎当得起大丞相久候,轼惶恐难安。”
“大丞相之称切莫再提,某只一游戏山林的垂垂老朽罢了。”王安石摆了摆手,今日精神矍铄,想来是与这中年人相见之故。
中年人从善如流,正色道:“介甫公胸襟袒荡,进退自如,某不如远矣。”
“汝父昔日作《辨奸论》,断定某‘阴贼险狠’,集王衍、卢祀、竖刁、易牙、开方等坏人之大成,一旦由其当政,天下‘将被其祸’。”王安石自我揶揄一番,笑道:“某实在是无地自容、汗流浃背,生恐汝父之预言成真,廿余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
“公亦言‘不乐子瞻兄弟,两家之隙,遂不可解’……世人只道你苏、王二家就此结仇,以而达到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境地。”中年人略有唏嘘感慨,微微一笑,道:“以往种种,与品德无关,只因政见相左而致,如过眼云烟,胸无芥蒂也,毋需赘言。”
说罢,中年人稍整衣襟,向王安石深深一揖。
王安石侧身不受:“此为何故?”
“熙宁年间,某因所谓‘乌台诗案’而身陷囹圄、命悬一线,其时莫说当朝的衮衮诸公,便连轼之亲朋故旧也噤若寒蝉,无人置喙。”中年感慨不已,目视王安石,说道:“危急之际,先有和甫先生仗义执言,上言官家曰‘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语言罪人。轼本以才自奋,今一旦致于法,恐后世谓不能容才。’介甫公归老林泉,也给皇帝上书,有言‘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乌台诗案,上以公疏入方决。公之恩德,轼铭感五内,焉有知恩而不谢之理?”
王安石连连摆手:“某不欲才士受辱,力所能及,亦属份内之事。”
二人相视而笑,往日种种尽悉烟消云散。
“这位小哥是……”中年人目光投向王安石身旁的男童,身量刚刚长开的样子,容貌俊美,肤白如玉,黑白分明、光采灵动的双眸正望向自己,观感极佳,很是喜爱,不由赞了声:“好一个浊世翩翩少年郎。”
“三郎,来,阿公为你介绍,你不是爱煞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么,这位便是鼎鼎有名的词坛圣手苏轼苏子瞻了。”王安石为孙儿介绍那中年,眼神和煦,慈爱满满。
孩童“啊”了声,整理裳巾,毕恭毕敬的深揖行礼:“小子见过东坡居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