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重逢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二一章:重逢 (1 / 4)
        实验室一期工程完成后,半导体项目就占了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五个特别建造的实验厂房成了项目的主体建筑。

        李云野和埃文在胡博实的陪同下走完五个厂房,回到办公室时,已经快下午一点了。工作人员拿来盒饭,几人草草吃过,李云野道:“胡老师,半导体项目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胡博实道:“现在有九百三十八人,其中,华芯国际有一个三十七人的团队;华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有五十八人,带队的是程力泉院士;另外,陈原院士的五十六人团队也入驻了实验室,对外打的是华科院石墨烯研究院的名号;此外,航空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由屠洪总工带队,一共有八十一人。”

        李云野皱眉道:“这么说,真正属于实验室的人,不过七百人多一点,太少了。”

        胡博实却摇头道:“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工艺技术,具体设备的制造,不可能靠我们自身来进行,硅晶圆的生产流程包括提炼与提纯、单晶硅生长、晶圆成型三大环节,每个环节所需的设备都不在少数,尤其是晶圆成型环节,光刻机的制造就需要成千上万个零件,这需要依靠众多的配套厂商,有些配件还需要进口。所以,就是工艺技术,我们也只能择重点进行攻关。”

        李云野知道胡博实说的是实情,想了想问道:“光刻机的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

        “运动平台是一大难点,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光刻机运动平台全部采用磁浮技术,这样才能精密控制六个自由度的运动,相比我们早期采用的气浮+线性马达技术,技术上反而简单一些,但我们的机械加工工艺却达不到精度要求。这方面,我们和沪海微电子及燕京精科达成了技术互换协议,燕京精科正在全力研发工件台。”

        “另一个难点就是曝光系统,程力泉院士正倾力于EUV曝光系统,只是目前的进展不大。”

        胡博实细数和实验室达成合作协议的国内厂家,足足有二十七家之多,这让李云野庆幸不已,也就胡博实,对国内半导体行业非常清楚。

        “配套厂家虽多,技术水平却有高低参差,发展很不平衡,大多数还停留在八十年代末期的水准,只有数家历经技术引进,达到了国外九十年代初的水平。就是现有的技术人员,不少人的知识体系也跟不上,索斯博士办的培训班可帮了大忙。”

        李云野想起索斯博士与埃文的三年之约,便道:“胡老师,索斯博士在华的时间不太多了,你们要抓紧时间多向他请教。”

        胡博实笑着点点头,这是应该的,对于索斯博士,几堂课下来,没人不服的。

        胡博实走后,李云野和埃文又分别去看望了程力泉与陈原院士。这两位是研究狂人,自从到了实验室,良好的研究环境让二人兴奋不已,自然一头扎进工作,轻易不出实验室。

        所以,二人一见到李云野,闲话没有,陈原院士开口就道:“小李,实验证明,石墨烯的电气性能虽然很好,但有两个主要的技术问题:一是没有带隙,石墨烯开关无法关闭;二是必须产生高质量的晶体,并与现有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兼容。为此,我又制备了硅烯、锗烯这两种材料进行比对,但石墨烯还是最有发展潜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