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座谈 (1 / 3)
次日上午八点,李云野先给黎国明打了个电话,随后才匆匆赶往晨曦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八点三十分,李云野匆匆走进黎国明的办公室时,意外地发现,室内除黎国明外还有两人在座。黎国明介绍道:“云野,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操作系统架构师厉胜军,这位是近期归国的留美博士石仲林,IC设计领域的专家,归国前在英特尔公司任职。”
李云野和俩人互致问候后,黎国明道:“云野,别的话先不说,你随我去参加个座谈会,有什么事情,咱们会后再谈。”
“总师,什么座谈会,我去合适吗?”李云野有点犹豫。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不是华夏科技界的一分子?而且,会议是黄老召集的,他亲自点了你的名!”
李云野无奈,只好跟着黎国明下楼,一行四人挤在一辆黑色小车内,直奔计算所而去。
一进会场,黎国明就扔下李云野,热情地和会场中人交谈叙旧,这专家那教授,厉胜军和石仲林也有熟人,自去寒暄。李云野四下看了看,找个角落坐下,这会,带着耳朵就行!
九点整,黄昶和两位老人说笑着走进会场,在主席台落座后,黄昶伸指敲了敲话筒道:“今天与会的都是企事业单位从事具体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有些还是公司老总,请你们来,主要是想了解诸位在具体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技术创新、产业转化等等。在座的还有华巍、晨曦、睿想等企业的代表,几家企业也都是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来呢,不是让你们讲成绩,摆荣誉,多谈谈你们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与不足,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场安静下来,黄昶地目光扫过,在黎国明的身上停顿了片刻。
黎国明刚要开口,左侧身后隔着两人站起位三十岁左右、气宇轩昂的年轻人,冲主席台微笑以礼,然后道:“我叫吕超,是燕京一机厂的技术工程师,我想就我厂的龙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项目说说我的看法。”
黄老点点头,道:“小吕是麻省理工机械工程硕士,你说的这个项目,我听一机厂的铁兴华总工谈过几次,这个项目的立项经历了很多波折,肯定存在不少问题,小吕,大胆说!”
“谢谢黄老!加工中心的立项的确历经波折,铁总工早在七年前就提出这个项目,可直到去年初才得以立项,在研发过程中,资金不足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控制系统。我们厂在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技术的同时,开发出了自主的三轴数控系统,可现在立项的是五轴加工中心,五轴数控系统国内的自主研发还是空白,这极大地拖累了项目研发进度,我曾经跟铁总工建议,要立足实际,先攻克三轴加工中心,再上五轴,我们有成熟地自主三轴数控系统,可以大大加快项目的研发进度,好过于现在仓促地上马五轴,造成人、财、物和时间上的浪费。我认为,在企业的科研立项中,我们应该更慎重一些,更多地从实际出发……”
洋洋洒洒地说了十多分钟,吕超结束发言,坐下前环顾了下会场。不知为何,李云野感觉他的目光盯了自己一下。
有了吕超的带头,不断有人站起来发言,听来听去,所谈问题无外乎都集中在资金和人才两方面。李云野注意到,黄昶不时伸手按揉太阳穴,显出几分疲惫与无奈。
座谈会足足开了两个多小时,在李云野看来,倒不如说是诉苦会更恰当些,大多数人总在强调上面划拨的科研经费不足;立项不自主,有脱离实际之嫌;人员流失较大,留不住人或者留住了人却留不住心……凡此种种,真正涉及技术或是科研布局方面的,很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