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迁事宜 (2 / 6)
按民间谣传,讲他微服出宫在市井中测算一‘有’字,卖卦的那张破嘴啥都敢讲的,直言是大明少了一半。那好,非此‘有’才‘友’也,更糟。老头讲了,反者出头,大大滴不吉利。没辙了,只好讲是酉时之‘酉’。这下算命的大大惊恐起来,左右支吾之后,被逼问才说:若问国事是大难临头,九五之‘尊’被掐头去尾,显是皇帝老命不保,天逢巨变啊!
事实呢?朱由检也感觉出北方大势已去,尤其四川、河南的战况使人心灰意冷。
值此天下大乱之际,有一天,周玉凤特别委婉地对他讲:我家在南边还有一处大宅子。此话不言而喻,天下崩败,万一不行就往南边躲呗。而南迁之议早许多人提出来过,并逐渐被一些人所接受和提及。
驸马巩永固、提督朱骥及刚刚出任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都在建议,连乐安侯黄冲在密信中也早有提及。
但这些人的声音还远不够!内阁、六部朝官都不同意。
反对南迁者都有事实依据的,比如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后来主张迁都南京的官员们都遭到了耻笑。再比如俺答汗时期的北京城下劫掠,不也坚持下来了?还有,建奴数次掳掠京畿,不也还是没有攻打墙高防重的北京城。
谁动议南迁谁就得承受骂名,臣子们的顾忌何尝又不是皇帝朱由检的顾忌?
有分量的大臣没人愿提议,那么后宫惯有贤名的皇嫂呢?也许可以一试。可惜的是殿内早就物是人非,又该当如何?
接替杨嗣昌坐镇兵部的尚书傅宗龙反同举荐他杨阁老起了间隙,两人相互攻讦。屁股还没坐热,朱由检偏袒杨嗣昌,本按司法裁决当派去边关从军,却被下在了狱中。新起的叫陈新甲,递上保卫邦国的十条办法,其中大多是廷臣曾经说到过的。而此人也是个主和派,认辽东战局继续拖延下去,整个王朝将不堪负重。
唉!他也反对南迁,却只会用些过时而无成效的旧策。
内里的答话很快风传开了。优柔寡断的朱由检从‘熹宗皇后’得到‘奈何先祖皇陵尽在昌宁’的答覆。
衮楚克亲自制定的夜袭方案。他认为,只要能贴近肉搏,那些手雷就会毫无作用。
必须要有火把,没有光亮的指引,骑兵们不知道奔向哪个方向。还有,如何避免掉落壕沟,他们想出来的法子是用木板。
就像奥巴企图在后阵偷袭一样,骑兵一部分人带着削制好的木板,区别仅仅在于,奥巴的人是将木板垫在软泥上,而他们则准备搭在沟子沿上。
问题的关键还是如何突破。所以,骑兵部队紧紧跟随在撑盾人方队的身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