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兴修水利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七章 兴修水利 (1 / 6)
        春水盈、夏水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冬天寡雨,泾流枯绝。

        谁也违背不了自然规律,尤其在干旱少雨的陕北地区。缺水,成了制约农耕的最大因素。

        白亭海西面有休屠泽,若干年前两处本是连作一片的水域。那时节,整个海子非常广阔‘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的**,海中碧水粼粼,岸崖水草丛生,湖光波影,水鸟争鸣。

        为什么会分开?因为此为西汉时匈奴休屠王牧地,战败并被敌人夺去了祭天的金人,所以遭到了上天的惩罚。

        此为蒙古人的传说,在汉民之间另有版本。

        传说总是虚无的,但水荒是造成大量荒地不能开垦的重要原因。王家麟这时候又站了出来,向张嫣建议弃禾改牧。

        他在镇虏营掌管数年的屯田,对水文、地理、气候都具有相当的知识。加上半懂不懂的黄冲每次总要瞎叨叨一些东西,一来二去,晓得农业的因地制宜是首要关键。

        玉米、棉花、瓜菜和果林才是适合本地的农作物,尤其是果林和湿地放牧最是该大力倡导的。

        张嫣不大懂农牧业,也晓得羊群要五年以上才繁衍出规模,牛要三年才能长成。至于林果,短则二三年不等,长的要五至七年才开始挂果。面对严峻的粮食压力,显然是行不通的。

        唯有玉米一项。这回玩意是粗粮,量产还高,平常年景都是拿来喂养牲口,现在恰是个好主意。

        更不得了的是红薯,据说亩产能达五担以上。

        印象中的朝气勃发,眼前一丝痕迹也莫得见着。

        放下碗并不是代表吃好了,是为了空出手指能在衣服上檫拭,然后方便刮取碗内壁的残汁。黄冲见状,强行把目光扭转投向窗外,以便把堵在胸腔里的过多唏嘘及时散去。

        “捕头讲的莫错,谷仓里的几个实则是被逼死的。臭了几天,大伯却连草席钱都不愿出。”

        “嗯,秀才老爷心肠好。嗯,…都是他出钱收敛的那些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