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激动的汤若望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激动的汤若望 (2 / 3)
        这一日。。得到朱由检旨意的汤若望紧赶慢赶终于再次来到了京城。

        这一路长途跋涉可是把他累的不轻。虽然他今年才三十六岁,但他这次的确赶路的确太紧了,为了早日见到皇帝,他几乎没有放松。

        两千里的陆路,跋山涉水的,以前他可没有短时间内走这么长的陆路,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了,据他估算和整个欧洲的大都差不多了。

        出身于欧洲神圣罗马帝国的他很早就进入了罗马学院学习,赶路一般都是坐船的。

        他为了传播主教的荣光,来着这个塞里斯饶美好国度已经有八年了。

        据他了解在这个国家,“儒”掌控着一切,主的光辉传播并不顺利,最初的传教士们借助着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他们入乡随俗,脱下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仔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他们这样的行为的确取得了明国士大夫们的好感和信任。

        然而一些激进的传教士们认为这样的行为过于迁就明国人,影响了他们的“纯正性”。于是他们禁止信徒们祭、祭祖、拜孔子,引起了明国整个社会的反感,酿成了“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明国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汤若望在学习好明国的语言、文化、历史后,换上儒衫,改名汤若望,来到了明国京城,四年前来到了这个国家的京城,听那是一座百万人口的巨城。

        在京城,他凭借着自己掌握的数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很快打开了局面,结交了徐光启、毕懋康等数位明国朝廷的官员。

        然而很快这些官员都辞官回家了,他也被中国主教会给派到了西安。

        就在他指挥着工匠们修建教堂时。他先是收到了老朋友徐光启的信,上面他收到了皇帝的亲弟弟的帮助,在京城种植红薯,而且这位信王殿下对于西方的技术文化很感兴趣,还他已经向信王举荐了自己。

        收到老友的信他很高兴,也为老友能再次受到重视感到高兴,作为对中国文化很了解的人,听清楚所谓的信王又没有什么权力能帮助他。

        况且这些年明国不太平,那个什么“魏忠贤”将自己的好友都给送回家致使自己在京城的工作寸步难行,他并没有对此报很大的希望。

        结果收到信不到两个月,皇帝驾崩,信王登基的消息传到了西安城。。这让他仿佛看到了曙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