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大学院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8章 **大学院 (1 / 3)
        蔡元培没有在政治的洪流中迷失,更没有被权力搞得忘乎所以、利令智昏。在参与了**内的一些政治活动之后,很快回归他一生矢志不渝所追求的教育事业。

        应该说,这种对政治的有限参与,客观上也使蔡元培获得了实践教育理念的难得资源。因为,对蔡元培来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为实践他教育兴国的理想又开创了一个新的舞台。

        1927年4月27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蔡元培即建议,仿效法国教育制度,在国民政府内不设**,而设“**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之学术和教育行政机关”。

        蔡元培这样做的理由,是“但求办事上能增加效率,不因人设事,致成衙门化”。

        他说:“近来官僚化之**,实有改革之必要。欲改官僚化为学术,莫若改**为大学院。”

        他的想法是不让中国的教育事业行政化,而是走上专业化、学术化的路子。

        大学院的特点是贯彻“以教育家办教育”的思想。如,在院内设大学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立法机关,这个委员会由各国立大学校长、大学院教育行政处主任、国内专门学者这三部分人组成,委员长则由大学院院长兼任。这个委员会可推荐大学院院长的人选,议决国家教育的重大方案、政策,与政府各个部门保持相对独立。

        大学院内设院长一人,总理全院事务,下属办事机构仅设秘书处和教育行政处。

        此后,年过六旬的蔡元培有两年光景全力投入了在国内设立大学区的实验。

        所谓大学院,乃是参考法国的大学区制而实行的模式。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一学区以大学院为中心,全学区的中、小学都归大学院管理,不再设立教育局之类的行政机构。这种体制的好处是突出了教育家治校,更尊重教育规律,而且教育在不同的地区的发展也会相对均衡。

        蔡元培做北大校长时,深受**行政官僚之苦,对官僚统治深恶痛绝,所以很支持这样的体制改革。

        1928年,作为大学院院长的他,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大学校长及各省教育主管与会,共商教育改革方向。

        正是在这次教育体制改革中,蔡元培的美育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在确定了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构之后,蔡元培进而突出了科学、艺术、劳动三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大学院以科学化、艺术化、劳动化相提倡,大学必须具备这三种精神。”他倡议,要在大学区中设立劳动大学,提倡劳动教育。更要“设音乐院、艺术院,实行美化教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