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革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革 (3 / 4)
        此外,为防主帅拥兵造反的“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制进一步削弱了軍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样有名无实的军队只有再招青壮年,以“多数量”替代“高质量”。还有在地方动乱时,中央大量征流民入伍,时时加优以防叛乱。

        历史遗留,是宋官员泛滥成灾的原因之一。

        宋朝政权由“陈桥兵变”自上而下取得,为防止唐朝朋党之争重演,宋增设官职、广任官僚,以达分权制衡、巩固皇权的目的。

        在中央,统治者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兵权,设“三司三部”分割其财权,设“政事堂”分割其行政权;在地方各路设“监司”掌管“兵民”“财赋”“司法”“救恤”之事,把地方兵权、财权、司法权、事权直接划归中央。

        中央还派遣官员至各州担任知州,“三年一替”,后又在各州设立通判官以削弱知州的权力。

        宋还在地方设立节度使、观察使、曹掾官、幕职官等名存实亡的官职以分权制衡。

        “恩荫制”和广泛的“科举取士”也是“冗官”的重要原因。

        一个学士便可“荫”几十人,即一人当官,家族沾光,不仅儿子可以当官,其他亲属也可以,实际上,这是统治者笼络人心、巩固自身统治的手段。

        其次,为压制武将势力,宋科举取士人数远多于历代,甚至比明清两代还要多,还专为久试不中、年老无成的举人设“特奏名”一科,使其不致于积怨造反。

        “冗费”是“冗兵”“冗官”造成的必然后果。据统计,宋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文武官员总数为将近万名,到了宋仁宗皇祐年间,增加为一万七千多名,至宣和元年高达四万九千多名,这还未算上数倍于官的吏,和百余万长期需要国家财政供养的士兵。

        统治者对文官、士兵的尽力优待,使得北宋政府在税收收入连年增加的情况下,依旧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有的时候赵岑真的无比庆幸,他来到了新旧交替之际。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一切原有的制度体系几乎全都被打破,使得新的秩序得以构建并逐渐形成。

        不知不觉间,赵岑穿越来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时刻都在考虑怎么变革使得自己的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赵岑废除三省六部制,改为一阁,二院,三司,九部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