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从前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五章 从前 (1 / 4)
        “这里的杨梅倒是好,个大饱满汁水丰盈,只是近来没那么多空闲,明日便得走,不然倒是可酿些杨梅酒了。”雍黎有些惋惜道。

        “这些东西也并不是什么金贵物,虽然麻烦些,但你若是想要,即便你身在定安,但多少人会绞尽脑汁搜罗了送到你手边上,任由你挑选的?”祝词瞥她一眼。

        “你这话……”雍黎叹了口气,“祖父尚道家无为,但这法家《扬权》一篇却也是祖父推崇的,陛下当年也曾过,祖父为帝师曾以其中一句教导之,‘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纵然帝王之德与我无关,但我亦是自幼得祖父教导的,其中道理,如何敢违背一二?若我真的只是养在深宫王府不知世事不知民苦的骄纵公主,我或许不会想得那么多,但我终究见多了那么些人与事,以我一人之喜好劳民伤财,我是不愿的。”

        祝词笑而言道,“凤归,你可知为何当初我会愿意留在你身边?”

        雍黎偏头看他,含笑不语。

        当年与祝词在冀方山初遇,是他救了她,但后来却也有几次偶然相遇有些牵扯,雍黎因着救命之恩给他力所能及的两次便利,但也不过算是几面之交,虽彼此熟悉些,却也算不得比较深的交往。

        当时年幼的宣阳郡主以峡原口一战谋局名声初显于上璋,后来成安帝以华阳长公主以及雍氏二子之功加封雍黎为宣阳公主,但雍黎尚未从沉痛中清醒过来,她一心想要报仇,想要站得更高的位置,想要续走一段本该属于母亲挥斥朝堂的人生,所以她当朝提出欲代母朝堂听政。

        当时朝中除了曾经推重华阳长公主的部分朝臣对此事保持沉默态度,或者尊崇祖父和云老先生名声之故而对此有所观望的人,其余大多数人却是极力反对的,其中更是礼部和那两年在朝中势力逐渐壮大的郑氏为首。

        雍黎当年不过十岁,大抵也有些不知者无畏的意思来,面对半数朝臣或鄙夷或不满或斥责或愤怒的言辞态度丝毫不惧。她独自一人辩驳三位积年老臣,其中更是有一位是扶持过三朝帝王的冯阁老。

        冯阁老冯知介是旸北冯家家主,也是文名诗名震动上璋的人物,冯家是上璋大族,在旸北地方上的势力也是不容觑,且更是一个诗书传家的大家族,拜于其门下文人学子也数不胜数。

        那场朝会从晨前一直到午后,偌大的长明殿众人静默,他们只听得四人言辞往来引经据典的声音,只听得细嫩绵和而话语中气势锵然的幼子的声音;他们只见得当中十岁稚子傲然而立,如霜雪中凝绝的清冷寒梅,如长在绝顶悬崖的王者之香,可远观赞叹,却不可接近分毫,那样一个年幼的孩子已是绝顶的风华。

        此后雍黎顺理成章的入了朝堂,初初她只在她父王身处安静听着,众人似乎也习惯了朝中有这么个原本瞧来似乎完全格格不入的孩子的存在。直到后来,成安帝会渐渐地有些事情问她的意思,她那时不知遮掩,每每锋芒毕露,言辞中肯老练,便是一些朝堂中摸爬滚打了许久的朝臣,也不一定能有她如此敏捷的思绪和通透的想法。

        再后来,众人叹此其才之时,雍黎却某日一则上书掀起的上璋朝堂的一场轩然大波,后来这场轩然大波渐渐以卷掠之势席卷上璋,便是后世史书中所的“景平变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