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院士工作站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7院士工作站 (1 / 3)
        “基本符合建立院士工作站的条件,”呼吸内科袁东教授说,“三线城市呼吸内科能有这种发展水平,非常不错,说明刘建虎主任是货真价实的专家。”

        “袁教授,您这是话里有话,不妨直说。”周斯绵说。

        袁东教授说:“周院长,说真话,我考察过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呼吸内科,现在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对待肺结节的问题,一切了之。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倾向。说实话,在你们医院,也有这种倾向。有些病例,是刘主任坚持,才进行的内科保守治疗。”

        周斯绵虽然不是专攻呼吸内科的,但对目前这种倾向还是略有担心:“一些不必要切除的肺结节,也被当成肺癌进行切除,很多患者白白挨了一刀。这种倾向确实要纠正。就像早几年,剖腹产率居高不下,很多产妇怕痛,要求剖腹产,医生也就做了。”

        袁东说:“这是深奥的学术问题,我们今天就不深入讨论了。下一次,王院士如果决定来,我们会就这个问题开展专门的学术讲座。”

        周斯绵猜测,这次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要知道,在三线城市建一个院士工作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他想到一句话:事非亲历不知难。有些事看起来简单,好像是水到渠成,没有亲身经历。。不知道其间的复杂、曲折。

        带着周斯绵的翘首期盼,院士团队回到了上海。

        周斯绵让刘建虎保持跟王院士密切联系。一晃,两个月过去了。周斯绵坐不住了,他联系刘建虎,再次打探王院士的意见。

        不巧,王院士去国外出席一个学术活动,联系不上。刘建虎转而联系袁东教授,才知道,袁东教授回去后,一直在住院,这事就搁置下来了。

        院士工作繁忙,很可能一等就是几个月大半年。周斯绵等不起,市人民医院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再等,就会落后很多。周斯绵决定,等王院士回国,再飞上海,面见王院士。

        再次见到王院士的时候。。已经是半年之后的事了。

        “周院长,考察组三位教授已经跟我汇报了贵院的情况,”王院士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贵院建院士工作站具备条件。”

        “我们翘首以盼王院士能带着专家团队,早日到医院来工作,”周斯绵说,“待遇问题,我们可以谈。”

        王院士的脸一沉:“周院长,我的团队不是走江湖包治百病的江湖游医,也不靠你所指的什么待遇过日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