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知所谓的大王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9章 知所谓的大王 (4 / 5)
        但是随着亲眼目睹的坐在猛犸巨象上的大王的英姿,随着急脚递的成员为千家万户送信、揽信时同户主随便拉呱的几句话,大王的慷慨义举也就传到了每一个百姓的心中。

        因此,杨瀚离去时带走的还有一颗颗渐渐倾向朝廷的人心。

        道路之重要,当然每一座城的人都知道,他们过去一年在出山、筑城的过程中,已经有了简易的道路,可是人口集中之后,这样的路远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尤其是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道路难行的缺陷便十分明显了,这也是各方势力对大王此举无比拥戴的原因。而在此过程中,当然需要大量的人手。

        于是,很多在雨后受灾成了难民的人,亦或者因为要给朝廷和地方上缴高达七成的粮赋,对比忆祖山下的百姓心有不平的人,便以务工为借口,携妻带子地追随着庞大的象队而去。

        许多城池虽然现在也在学着朝廷造黄册,可问题是他们对于地方上的监控和管理还没什么力度,因为他们还没有地方行政部门。

        村镇一级完全散养,乡贤耆老阶层还没出现,城里面所谓的衙门正在摸索着任命官职以及划分职能阶段。

        而各地不同的势力范围,其行政势力也是不可能协同合作的,所以一旦离开一个势力的地盘,那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所谓的黄册便成了废纸一张,因此对于人员的流失,他们毫无办法。

        他们都清楚,只有与朝廷结合,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这么做。

        当然,对于大王带走一些难民,对比修路救灾的功德,仍然在他们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况且,真要把那些难民留下,谁来救济他们呢?

        既然国的概念尚未形成,只有一个个“家”,那大家顾的就只能是自已的家。没人肯去抚恤、安排,这些人留下,只怕也只能变成破坏地方的不稳定因素。

        能让他们容忍退让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大王没有军队。

        所以,他们认为一切仍在掌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