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家书 (2 / 2)
小宦官不以为然的嘻嘻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道:“干爹,今天孩儿捡到一封信,上面好多字孩儿都不认得,还是交给干爹吧。”
书信?李邦宁有些疑惑的接过信件,见信封已被拆开,不用问就知道是小六子干的,将信封反转过来,见信封上写着:饱宁大兄收。
李邦宁一下子惊呆了,自己入宫前名字便叫饱宁,名字中包含了父母希望儿子能吃饱饭的朴素愿望。进宫时负责登记的宦官不知是没听清,还是觉得这名字实在上不了台面,大笔一挥,饱宁便成了保宁,后来随着李邦宁地位逐渐提高,也识了不少字,对保宁这个名字也不甚满足,又改成了邦宁。
现在宫中几乎没人知道这件事,毕竟都已过去十多年了,就连当初给李邦宁登记的老宦官也早己不知所踪,只有少数宫中老人或许还能记得李保宁,但肯定不会知道饱宁这个名字。
自卖入宫中后,李邦宁就再没回过家,也没有书信来往,现在突然出现这么信,而且还用了饱宁大兄这个称呼,想来是家中弟妹给自己的信了。
李邦宁对父母将自己卖入皇宫怨念颇深,可随着年龄增长,心智也逐步变得成熟,有些理解父母的苦衷了,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又会葬送亲生儿子一生的幸福?
李邦宁手臂微颤将书信揣入怀中,又将小宦官打发走,这才故作镇定的继续在各库房间巡视,内心深处却已是翻江蹈海了。
一直忙到中午时分,李邦宁连饭也没顾得上吃,就急不可耐的回到自己的住所,将门反锁好,这才从怀中取出信件。
强压下内心的激动与不安,李邦宁从信封中抽出两张薄薄的信纸,小心翼翼展开,仔细起来。
写信之人自称为李邦宁的弟弟李饭宁,目前在襄阳城中当兵,这封信是托军中文书帮忙代写的。
信中说,自己十八岁那年就投军了,现在已是十夫长了,目前驻守在襄阳城。三年前襄阳城被蒙古大军团团围住,吕将军数次派人向朝廷求援,却始终杳无音讯,现在城中粮草军械奇缺,如再等不到朝廷援军,襄阳城恐不保。此次吕将军再次派人突围求援,自己因跟信使关系莫逆,故托其顺便给自己在宫中的长兄捎去这封信。
信中还说,这回恐难活着回乡了,如果自己真的回不去,还望兄长能照拂家中一二,至少在有生之年再见二老一面。
信中最后哀恸道,自大兄入宫后,家中再无大兄消息,连大兄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父母为此十分愧疚,终日以泪洗面,自己这封信也不知道能不能送到大兄手中。如果大兄收到此信,看在弟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份上,恳求李邦宁不要再怨恨父母了,帮自己尽一份孝心。
李邦宁反复读了好几遍,终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早己淡漠了的亲情又在心底重新浮现出来。
这么多年了,已经模糊不清相貌的弟弟重又变得清晰起来,拖着长长和鼻涕,像个跟屁虫跟在自己身后,在田野中、小河边捕鱼挖野菜,一切都是那样的温馨,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过了好半晌,李邦宁才用衣袖将泪水擦干,心中已有了决断。
还在找"乱世书童
:""看很简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