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255 章 诱拐妾室 (2 / 3)
思毕,他瞥了一眼旁边跪着的原告牛四,嘴角冷冷一笑,说道:“回参军的话,在下不才,正好也对本朝律法有那么一丁点儿熟悉,可我寻遍了律令和《作邑自箴》、《州县提纲》、《昼帘绪论》等官箴书,就是不见要求讼诉人下跪受审的规定,反倒是在《折狱龟鉴》中找到‘葛源书诉’条载,葛源听讼时,立讼者两庑下,取其状视;‘王罕资迁’条载,王罕为潭州知州,遇一民与其族人争产,辩而复诉,前后十余年,罕一日悉召立庭下。
《名公书判清明集》收录一则判词称,‘县每遇断决公事,乃有自称进士,招呼十余人列状告罪,若是真有见识士人,岂肯排立公庭,干当闲事?’亦注明的是‘排立公庭’。
以上诸案,皆是‘立’,不是‘跪’。
是以,听讼之际,审官应察其愚朴,平昔未尝至官府者,须引近案,令主吏远立,和颜而问,仍禁走吏不得诃(hē)遏之。”
郑司理显然没有料到忠尧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还引用了诸多官箴书中判词和案例,先是愣了愣,不过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审官,经手的狱讼不下数百件,是以很快便恢复了镇定。
郑司理冷冷说道:“哟,没想到小小年纪,竟还看过官箴书和司法文献,本参军身为曹官,还当真是小瞧了你。不过,你援引的这些,尚不足以说明‘听讼须立’,万一只是个别司吏的个别举措呢?须知案情千变万化,公堂之上,主审亦有量裁之权。这跪与不跪,可由审官定夺。”言讫,嘴角浮现一抹奸笑。
忠尧镇定自若地答道:“方才草民已经说了,寻遍律令和《作邑自箴》、《州县提纲》、《昼帘绪论》等官箴书,也找不见要求讼诉人下跪受审的规定。若这还不够,那参军不妨再看看这个,——李公麟所画《孝经图卷》,王端所作《孝经图》。”
语罢,他将手负于身后,再将手撤回来时,手中像变戏法一样多了两个卷轴,一个卷轴递给子翃,一个卷轴递给黎诗,示意打开。二人将卷轴展开,众人定睛一看,正是忠尧口中所说的《孝经图卷》和《孝经图》。
郑司理一惊,起身探头定睛望去,宛如一只猴子般鬼头探脑,不免有些好笑。
忠尧笑了笑,怕他瞧得不甚清楚,示意黎诗和子翃二人举着画卷上前,让他瞅个明白,而自己则淡淡说道:“图卷的‘五刑章图’,恰好涉及讼诉,画的正是审讯场面,同样是审讼,画上的诉讼人也是站着的。平民若对簿公庭,涉讼两造到官受审,并无下跪叩首之强制,至于干连证人就更不用说了。”
言及此处,忠尧躬身拱手,又恭敬地说道:“不知参军以为如何?这下在下及同伴可以不用下跪听审了吧?还是需要去上达天听的登闻鼓院,猛敲大鼓,请圣上裁决?草民曾闻,有民户自供走失了一头公猪,遍寻不着,也去敲了登闻鼓,请皇上帮忙找寻呢……”
郑司理心里一沉,暗想:“这小子果然不好对付,还知道登闻鼓……”
瞧着眼前的《孝经图卷》和《孝经图》,听了忠尧的一番话,想到开审前拿都员外连夜拜访,送来的一堆白花花的银子和耳语嘱托,郑司理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颇不是滋味。
迫于无奈,他只得挥了挥手,说道:“既如此,本官特许汝等不跪。”
黎诗和子翃相视而笑,迅速收了卷轴,复归原位。
这时,郑司理重新落座,神色肃然,一本正经地向旁边的押司佐吏问道:“讼者身份核验过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