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包产到户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0章 包产到户 (1 / 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对广大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然而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的农民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土地的主人——他们对于土地上种什么、如何种、种多少,几乎没有自主发言的权利。

        每一个年份、每一个时节,生产队便替每一位农民安排好了工作的内容,农民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严重削弱。

        然而据报道,在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的18位农民率先打破了这一“常规”。

        他们明确提出了“分田到户”这一想法并付诸实际行动——农民们不再由生产队统一组织安排生产劳动。各家各户只需管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结果到了第二年,小岗村的粮食产量便大幅提升。

        这是一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动,也是一项伟大的壮举。

        它不仅体现了当时中国农村改进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也为“粮食可以更高产”提供了事实依据,更为后来广泛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借鉴。

        所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分得土地。。在土地仍归集体所有的情况下,农民们在自己分得的土地上自主劳动,劳动所得少部分上交国家,大部分归农户所有。

        除此以外,农村的行政设置及行政范围大体不变,但称谓上由“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生产队”改“组”。

        时代总是在不断进步,历史也总是在拨乱反正中不断前行,命运在为人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人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在农民深爱而又饱受禁锢的这片土地上,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施,农民们的热情空前的高涨起来了。

        在李袁坝。。刚刚过完新年的人们一个个欢天喜地走出家门,跟着村组长漫山遍野丈量自家的土地。

        按照田地和人口总量,古田村一组每人可以分到六分田、七分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