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二回三轮车出租公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卅二回三轮车出租公司
    到安昌围的大LU目前还没改造过,不过已经平整过地基,再加上这几天没有也过雨,虽然还是土LU,倒比以前好走多了。三轮车一LU挟风带尘,倒是不太颠簸。</p>

    一LU上罗家英有一句没一句的和车夫闲聊,倒是知道了一些“新闻”。这种拉Ke的三轮车是属于一家叫港九出租车公司的商号,这家公司有二十多辆这样的三轮车,主要要九龙的油尖旺和香港的金钟和铜锣湾一带营运,快捷、方便又便宜,生意出奇的好。原来的主要载人工具——轿子的生意完全被它抢走了,因为是首长们的生意,轿行和轿夫也敢怒不敢言,最后还是首长把轿行和轿夫都吸收到了出租车公司才平息民怨言,这个车夫就是原来的轿夫,用他的话说,“这三轮车又快又方便,骑着还轻松,以前轿子是两个人抬一个人,现在三轮车是一个人拉两个人,轿子注定是抢不过三轮车的。”</p>

    车夫的嘴说个不停,已经秉承原时空出租车司机善于侃大山的特质,好象他天上地下无所不知。其实他并不知道,港九出租车公司是幸存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营公司。公司的老板林广记在原时空只是一个搞非法营运三轮的民工,四十多岁,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在东莞这座城市里只能靠卖劳力生活。扫过大街,盖过楼房,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四口,辛苦自是不用提,倒也其乐蓉蓉。蹬三轮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一个月掐的钱比以往多多了,只是要长时间和交警、LU政、城管玩“抓mi藏”。可惜“大灾变”破坏了这一切,妻子和十岁的儿子成了变异人的受害者,他只得带着七岁的女儿挣扎求活,直到在安全区找到栖身之chu。</p>

    到了新时空,因为没什么技术,他也能在工地里当个普通的施工员。这次到九龙来工作,无意间他发现了一个商机,港九两地的代步工具只有轿子,有钱的人家就自己养一顶,来往的Ke商就雇一顶。这种交通工具既浪费人力,又效率低下,当然被幸存者们嗤之以鼻,但也没人想过要取缔它,不过林广记却从中发现了商机。做为一名前Ke运行业的从业人员,他是知道这一块市场的潜力有多大。象原时空在东莞一个镇,用自行车和三轮搞非法载Ke营运的就有好几百人,大大的挤占了公交和出租车的市场,虽然受到交警、LU政、城管的联合打击,还是屡jin不止。方便和便宜是人们更多选择它们的理由。在码头看到与轿夫讲价的Ke商,让林广记回想起自己以前蹬三轮的日子,再看着两个轿夫抬着轿子一LU疾行,轿厢随着轿夫的运动频率有规则的上下颠簸,他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三轮车坐着比这个轿子舒服多了。然后这个念头就象种子一样在他心中发芽,凭借对原时空Ke运市场的认识,他很快判定,载Ke三轮车在这里大有可为。于是他做出了平生最大胆的一个决定,向管委会提出承bao三轮车出租公司。</p>

    这是第一个提出单干的幸存者,管委会经过讨论,支持幸存者自主创业的观点成了主liu,毕竟管委会不可能学某党建政chu期那样,对所有行业大bao大揽。象Ke运这种服务xing行业还是交由民办的好。于是工商和交通部门很快通过了审批,发放了牌照,并免收本年的承bao费,做为扶持政策。而三十辆三轮车也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半送给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p>

    林广记在九龙县政府的驻地借了一间房,把公司的牌子挂了出来,然后就是和轿行谈判。有光复军在背后撑腰,谈判进行得很顺利,轿行以人力资源入股,毕竟轿夫是最合适的车夫人选,shu悉道LU这一条就是最大的优势。就这样,前三轮车夫成了现在的出租车公司老板。三轮出租车一经推出市场,就受到大众的欢迎,又因为价格低廉,即使普通人也消费得起。自家养着轿子的财主们受到这股风chao的影响,也向出租车公司提出GOU买三轮车。商贸公司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趁机把自行车和三轮车推出市场,除了赚取真金白银以外,也让自行车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自行车大guo已chu现端倪。</p>

    做为最早从龙的几个围村,水泥公LU已经修到了村口,这也算是对安昌围的一种奖励。罗家英下车后,很快就被在村口玩耍的孩子们认了出来,一群细LU仔围着要糖。幸好他早有准备,才把这些小家伙哄住,簇拥着他往回走。一LU上陆军上士发现,村子里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呆在村里的人除了老人就是小孩。他一边和不时出现的长辈打着招呼,一边把疑问留在心里。进了围屋,老族长已经闻讯等在了堂屋里。罗家英摘下军帽,然后恭恭敬敬的给族长磕了一个响头。老族长看着眼前这个自己看好的后辈,几个月不见,人变黑了,也变得更壮实了,眉宇间透着勃勃生气。这让老族长很满意,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英仔呀!回来就好,坐下说话。”</p>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