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阿贺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5章 阿贺 (2 / 6)
        张敞不禁对王褒多了点关注,又看了他夹在里面的几篇短辞,命名为《九怀》,乃是追思屈原之作——从宋玉贾谊开始,追思屈原是楚辞后学们常用的命题,王褒篇“极运兮不,来将屈兮困穷?”等或许还暗含着自己也怀才不遇的意思。

        “才二十三岁,你不遇什么?”

        张敞知道,因为高皇帝是楚人的缘故,故汉好楚声,孝武皇帝自己喜欢作楚辞体。而左右亲信,如朱买臣等,亦多以楚辞进,唯独司马相如独变其体,益以玮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同,由此得宠。

        这王褒送这么多作品,大概是希望重走前辈老路,但说实话,张敞并不认为天子会喜欢这些华丽却没什么实质内容的章。

        “陛下最喜欢的,是像西安侯那样的边塞之诗啊。”

        孝武帝时国力鼎盛,辞赋也跟着一起飞高峰,但毕竟付出了海内虚耗,帝国濒于崩溃的沉重代价,故而昭帝即位后,复行无为政治,与民休养生息,再加大将军霍光不喜欢辞赋,于是赋坛沉寂了十多年。

        今继位亲政后,偶也有人为大猎、宫馆作赋歌颂,却遭到儒生舆论非难,以魏相、萧望之为首,议者以为淫靡不急。

        纵观近十年来,天下最知名的诗赋家,居然是大司马卫将军任弘。

        其在小吏时,便以边塞雄,开一时风气,《从军行》的“孤城遥望玉门关”;《出塞》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白雪歌送傅都护归京》里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或昂扬,或反思,或瑰丽。

        又有卫将军夫人安平公主以秦琵琶弹奏为曲,加进了乌孙胡声,将原诗的不押韵也掩盖了,反而别有妙趣,被选入林乐府。天子最爱让人在蛮夷入朝时在平乐观大奏“不破楼兰终不还”。

        已经有不少长安的年轻士和被流放西域的儒生,模仿西安侯,开始写起“边塞诗”了,听说那桓宽写了《鄯善王辞》,讲述鄯善王倾心圣人之学的事,黄霸则写了一篇《楼兰赋》,讲了楼兰从荒芜之地变成今日沃土,都一改楚辞之体,而隐隐效仿西安侯。

        “古有诗经变雅为风,今日诗赋风气亦为之一变,和孝武时大为不同了,从今以后,恐怕边塞诗将大兴,而楚辞及赋将式微。”

        虽然张敞不认为王褒的作品能得天子喜欢,但还是提拔他做了郡守佐吏——其实当翻译来用,张敞死活听不懂蜀人土著那晦涩的方言。

        接下来几日,张敞熟悉了蜀郡诸事,将人事任命控制在手,又到成都之市去了解当地物产。

        王褒跑前跑后,殷勤地为张敞做介绍“蜀人喜好蓄奴,当年主要是从西南夷购得僰僮,用来掘井盐和丹砂,近年来则常与西北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等贸易,以茶易牛马及羌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