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旱年 (1 / 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菊花开满地书海阁网()”查找最新章节!
这会儿八月了,石栓的院试在明年的八月,所以这会儿还在悟思堂苦读。秋菊一边监督着工厂的重建,一边还要时常往田庄跑,主要是看下今年那个家禽养的情况,并跟进随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是个干旱年,夏收后雨水几乎没下,田庄虽有蓄水,也有水车每天从大水沟抽水,但架不住大水沟内的水越来越少,眼看着就抽不上来了。秋菊爹看着这情况,也是无法,听说本州的情况还算好的,州府上游的地方连夏收都是勉强收上来的,每亩田只收了百把斤,连租子都交不起。
秋菊看看情况,估计了下用水量,田庄今年的秋收算是保住了,明年的情况也不知是怎样的?她特别害怕今年没雨水,明年却是大雨下个不停,如果发生洪涝,样就真的会颗粒无收。将自己的忧虑说与她爹听后,秋菊爹长叹一声道:“没办法,靠天吃饭就是这样,得看老天爷的心情,不过今年的秋粮收上来除去交官府的,只卖一半,咱们拉一些稻谷放家里存放着,剩下的,刚好工厂那边在建房子,就请人来家在后花园建个地窖并在工厂那边的也建个地窖存放起来,工厂那边人多消耗的粮食实在太多”。
秋菊听后点点头,这样的话最起码能保证自家家人不会饿着,即使明年没有洪涝的情况,看今年这架势,明年的粮价也是必涨的,自家手有存粮,那心里就不慌。
老天还是不下雨,在秋收前的两个月又是一滴雨都没下,听说州府上游秋收已是颗粒无收,朝庭在那边开始派人在赈灾。虽然本地秋收欠收,但还好只是比往年每亩少收个百把斤,百姓基本的口粮还是有的,除了街面上粮价飞涨外,其它日常生活倒也没有大的影响。秋菊家的田庄和春兰陪嫁的田庄,因秋菊爹在春天听了秋菊的建议采取了有效的蓄水措施,所以秋收倒也没欠收。春兰的田庄在问了她的意见后,将粮食跟秋菊家的田庄一样,卖了一半,剩下一半也是全部都拉回刚建好的后院地窖和工厂院子里的地窖收藏起来。秋菊爹更是与两家田庄的佃户都打了招呼,让大家不要着急趁着现在粮价飞涨就卖粮,来年的形势不明,还不知情况如何,家里多留点存粮总是好的。老宅也专程抽了一天时间去打过招呼,爷爷听了认为有理,让大伯将秋收的粮食全部存了起来,也叮嘱二儿子,让他不要眼皮子浅看现在粮价高就卖粮,二全也答应了会存粮。秋菊爹见一切妥当才紧赶着去大姐和小妹家打了招呼,天黑才回转自家,至于有多少听了他的话,会留粮存粮,那真不是他能控制的。
秋菊家这些年生活好后,秋菊娘就给几个家人每月定了月钱,孩子们现在每月各能拿一两的月钱,这些钱除了些日常小花费大部分都没花,秋菊都存起来。这天她翻开账本看了下,发现自己竟是有了近一百五十两的存银,还有一个大金猪几颗金花生,存银一百二十两是州府铺子一年的租银,三十两是平常攒的,金猪是万老爷送的,金花生是过年时去各府拜年得的。想了想,这些钱也算不少,秋菊打算利用起来。晚上与爹娘说话时就提到了这笔钱的用处,秋菊想着还是买个铺子或一些田产,好以后有些出息。春兰在一旁忙点头,三姐妹中,因她现在有陪嫁田庄的出息,还有分到商铺的银子,手里的钱是最多的,正不知如何处理,听到小妹要置产,立马附和。夏荷则有些犹豫,也不知在想什么。
“你的想法倒是好的,只是现在粮价飞涨,反而是田产不好买,这种年景大家都想手里攒着田,心里安些”,秋菊娘说道。
“那铺子呢?我也不要多大的面积,位置好点就行!”,秋菊想了下道。
“这要看运气了,他爹,你明天去找下周牙人,看可有合适的小铺子,咱们先看看,紧着一百五十两买,如不够咱们再凑点。春兰,你手里的钱虽多些,但你以后去婆家,用钱处也会多起来,先只拿一百五十两出来买铺子,余下的先存着,以后看情况再添产业。夏荷,你的打算呢?”秋菊娘问着正出神的夏荷。
“我,我还没想好呢,要不,爹先找牙人看铺子,我到时再说”,夏荷嘟皱皱眉答道。
“好,那我明天就去找周牙人”,秋菊爹答应下来。
天气一天冷似一天,雨没下,雪也没来。但情况却越来越坏,朝庭开始明令各家粮铺不可存粮待高价出售,并不时从官府的粮仓里放些粮食到市面上,以平衡当地粮价。因秋菊家这边今年受灾影响小,官府一出面干预,粮价就回稳了。但听秋菊爹打听到的小道消息,说是有不少商家下乡高价收粮,好些百姓贪钱,都将家里的存粮卖了不少。这些商贩再将这些收上来的粮食偷偷往灾区运,用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受灾严重的地区,导致那些地方反而越来越民不聊生。秋菊听了心里忧患意识更重,她怕明年灾情没缓解,本地百姓手上的存粮又被不法商贩现在买走,到时那些手里没粮的人就会闹事起来。
进入腊月后,终是下了两场小雪,但这点雪对干旱已久的土地,作用并不大,连那些反应迟钝早些时候大卖特卖自家存粮的老百姓都意识到不对,赶紧捂紧自家的粮袋子不再卖粮。可有些已是迟了,只留下些全家吃到明天春上青黄不接时的粮,而市面上粮铺出售的粮食越来越少,每天买粮的人又多,总是一开门就抢光了。
秋菊家的工厂生意倒是没受影响,每天的产量很是稳定,秦公子那边每季结账也及时。只是文掌柜来了一趟,让秋菊一家多存些粮,说是外面的世道不太好,今年受灾面积很大,到处都有些乱。从州府往京城去的商道,如果不是上百人的队伍现在都不敢出发。听了文掌柜的话,秋菊家又拿了不少钱出来,每天天不亮就让下人守在粮铺门前,抢些不是稻谷的各种粮食,如面粉、糯米粉、豆类等,为过年存些。本地人主食是稻谷,这些倒是抢的人不多,但这些粮食价格高不说,商铺摆出来卖的也少,说是进货不好进。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着就要过年了,秋菊家的年货备得差不多了,只是因今年受灾情影响,街面上没有往年热闹。年前又接了石柱的平安信,称他目前一切都好,打算在鹿山书院过完春节后,就往西府去。接了石柱的信,秋菊一家也放了些心,今年的旱灾主要是南方及长河两岸受灾严重些,反而是长年少雨的西北部未受影响。
秋菊家的田庄在腊月间就杀鸡宰羊,开始了年前的准备工作,那些家禽除了少部分中途因病死了外,其它都养得挺好。秋菊爹做主除留了二十只鸡二十只鸭十头猪和五头羊过年用,还有母鸡鸭留了些过完年抱窝外,其余全都卖掉了,收入颇丰,竟是不比种田差多少。秋菊单独抽了一天时间,去庄上理了理账,将分给佃户的三成结算完,收入竟是达九十多两银子。看着账本,全家都有些吃惊,没想到收益竟是如此多。想到田庄上那半边的坡地在秋收后已是雇人将沙土挖平了,并且盖起了房子,想到明年又可以再增加一半的家禽,收入翻番,大家更开心了。
只有秋菊却摇摇头给大家泼了冷水道:“明年不好说,如果明年春天雨水正常还好,如果不正常无论下多还是下少,咱们都不能养那么多的家禽”。
“为什么呀?”夏荷有些不解的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