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章 秉公执断,何畏强权 (1 / 6)
如果按知名度高低,将诸位梵宫首座做一个排序的话,“血菩提”摩诃诛晔位列第二,则没人敢称第一。
这一点,连执掌凡间世俗事务的普渡院首座祈丽殊仁,恐怕都要甘拜下风。
原因无他,只因在当年那场轰动佛道两国的僧人叛逃事件中,当时还仅是戒律院第三席的摩诃诛晔,仅仅一人,孤身赴苗疆。
一路从佛、苗边境,衔尾暗杀到苗、蜀边境,最终在距离蜀地,仅余一百五十步的无名山岗上,当着蜀山剑阁三千剑士的面,将最后一名叛逃僧人枭首示众。
自此,这场震惊佛道两国的暗杀盛宴,最终以一百零八名叛逃僧众,连同一十二名道国“暗桩”全部死绝,宣布告终,不可谓不让人瞠目结舌。
更为狠辣的是,在一百零八名叛逃僧众中,无论老幼尊卑,还是境界高低,即使是刚入梵宫,被师父裹挟而逃的小沙弥,都被他毫无怜悯的统统杀绝,一个不留,当真应了佛国的那句“众生平等”的谶语。
甚至连自己的授业恩师,也同样被他亲手削去头颅,带回梵宫后,“传首”整个佛国,同时将尸骨炼化,镇压于“六和塔”下,让其永世不得超生。
此战过后,为防微杜渐也好,是亡羊补牢羊也罢,总之佛国兴起了大规模的整肃运动。
摩诃诛晔借此扶摇直上,顶替对该事件“处置不力,担负总责”的戒律院老首座,一跃成为主持佛国整肃运动的“执鞭罗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杀的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有传言称,整肃运动期间,仅被废去修为,关入梵宫后山那座“阿鼻地狱”的各部僧侣,就多达五万,更不要说是那以“叛佛”罪名,被直接抹杀掉的一众持戒僧。
后来,据有心人统计,整肃运动前后,佛国二品高手就折损了整整近三成,三品境界,更是直接少了一半以上。
事后,佛国有批评的声音称,如此大规模的疯狂“清洗”,无异于是自断佛国手脚,其本质,已经沦为了“某些人”铲除异己血腥手段。
也有说法称,此次“大清洗”,彻底肃清了道国隐藏在佛国的诸多“暗桩”,严重挫败了道国“暗网”多年来苦心布局的重大阴谋,摩诃诛晔一跃成为道国“诛邪”必杀榜的前三甲就是明证。
但不论或褒或贬,“血菩提”的名号响彻寰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说“摩诃诛晔”这个名字,曾在一段时间内,能止小儿夜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