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一番道理 (1 / 3)
钟逸的讲述虽然波澜不惊,但宁嘉赐仍能从只言片语中感受到他的惊险处境。
几次遇险,几乎丧命。每次都差之分毫,钟逸能活下去,是一个奇迹......
“钟逸,被包围的时候你害怕吗?”宁嘉赐问了一个近乎于废话的问题。
钟逸很诚实的点了点头:“怕,为什么不怕?我也是人,也有家人,我若一死,一个家庭便毁了。说实话,当时虽十分坦然,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后怕的紧。”
身为大宁唯一的太子,整个国家最尊贵的人之一,从小便被保护的密不透风,这样的感觉,他可能永远都不会体验。
“难道白莲教指挥的人真的是那个杨五吗?”
宁嘉赐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钟逸思索道:“微臣看来,白莲教的行事手段发生过两次很大的变化,从前后并不一致的风格看,并不像同一个人。不过白莲教死的死跑得跑,就连杨五都因为内斗死了,想要求证这个答案,怕是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海津城三卫会有人投奔白莲教呢?”
“升官无望,受人排挤,这都是原因,不过究其根本......是因为制度!”钟逸不建议和宁嘉赐谈论政治的话题。
“制度?”宁嘉赐又听到一个新鲜的词汇。
“是。”钟逸想了想道:“大宁的卫所制度,始于建国之初,发展到现在,已经并不适用了。”
宁嘉赐疑惑道:“为什么会不适用?”
“因为现阶段国情不同。不可否认,卫所制度在大宁发展的某个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却成了一种累赘。卫所官制,秉持着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扛起锄头是农,拿起刀枪是兵,这样一来,既能解决军队粮食供应的问题,也能极大限度保持军队实力。但缺点同样也是明显的,其一,是卫所军队实力不强,一个闲时务农,全年一半时间都在农田忙活,得不到正规训练的军队,能有多大的本事呢?虽然比普通人强上那么一些,但遇到骁勇善战的外邦,只有抱头鼠窜节节败退的份儿。其二,便是世袭的弊端,千户的儿子是千户,百户的儿子是百户,底层军士的孩子只能是普通军士,要想跨越阶级一飞冲天,这是基本不可能的事,这就导致一个现象,降低官兵的积极性,令能力出众努力上进的官兵报国无门,再加上某些嫉贤妒能上司的排挤,让他们的处境苦不堪然。一个国家的构成多种多样,既有善于谋略的文官,同样也有骁勇善战的武官,但真正能令国家强盛、长治久安的是人才。一个国家若是没有源源不断人才的供给,只会日渐衰败,哪怕曾经有多么繁荣强盛。现存的卫所世袭官制,只能堵塞人才的流通渠道,所以它并不合理,甚至已成了腐朽的产物。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宁嘉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开口问道:“既然已经这样,那为什么不改变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