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长安城南 (4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长安城南 (4 / 6)
        费大旺有些为难地扰扰头,叹了口气道:“赵川他们最近遇到了些麻烦,日子很难过。”

        吴天心里一跳,忙问怎么回事儿。

        原来从去年年底到开春,北方一直没有下雨和降雪,本就缺水的北方庄稼可就遭了殃,冬小麦都没发芽,近乎颗粒无收。

        从贞观元年到如今贞观三年,已经接连发生了旱灾,北方各州的义仓、官仓已经无力赈灾,只得请示朝廷允许百姓离开家园,自行迁徙往有粮食的州郡就食。

        长安处于关中地区,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在这里苦心经营,“三千里秦川”成就了大秦帝国的千古霸业,那时候关中之地可是沃野千里的大粮仓。

        但由于气候条件的逐渐变化,战火、人口暴涨等因素导致环境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改道淤积泛滥,小冰河带来的极端天气等等因素,让关中之地不复当年的景象。

        唐代虽然定都长安,但很长一段时期,关中之地都被饥馑困扰着。这时候就凸显出了东都洛阳的优越地位,武则天在位时期大半时间都是在洛阳度过,很大原因是那么多人挤在长安粮食根本不够吃。

        延州距离长安相对较近,而且此时洛阳等地还远没有后来的富足繁华,赵川等人第一选择还是往长安去活命。

        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军事上来说比较优越。但相对应的就是地形复杂,物资运输非常困难。

        大唐如今主要的产粮区是江浙湖广等南方地区,跋山涉水把粮食运到长安代价实在太高了!

        而要命的是贞观三年不仅北方不下雨,南方也已经许久没下雨了!春耕马上就要启动,愁坏了当地的官府,已经在着手准备粮食应对最坏的情况。所以,南边能支援长安的粮食也比较有限。

        赵川他们来的算是比较早的,顺利进了城,在长安城最南边的一些街坊搭棚安顿。

        长安城设计时,皇宫、官员府邸都在城的北方,所以北边住的是有钱有势有身份地位的人,越往南人们的生活就越困难。

        作为流离失所的难民,自然流向了长安城最南边。主要在昭行坊、永安坊、大安坊等处,和长安本土的下层人民拥挤在一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