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章 不得不发 (2 / 6)
而韩信要求刘邦封个假齐王,就是典型的要开始拥兵自重了,往前多走一步,那就是”分庭抗礼”。谋士蒯通建议他按兵不动,且看楚汉之间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但是韩信未采纳,所以就没有形成“三足鼎立”、”分庭抗礼”的局面。
而这种局面就是典型的”听调不听宣”,因为刘邦在那个时候并不能把韩信怎样,而对于刘邦的命令,韩信可以选择性执行。
但是这种“权宜之计”在楚汉争霸分出结果的时候,则戛然而止。事实上,当西楚覆灭的那一刻,刘邦就成了真正的天下共主。
而此刻韩信再想维持那种半独立的“听调不听宣”的关系,则已经不可能了。
结局是“悲剧”。
以史为鉴,在关键的方向性问题上,没有模棱两可的答案。
所以胡文博给王大力划出了两条路:
一是完全融入军队,老实巴交扛活,听人差遣,争取通过不断的立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一点点谋取领导地位。
历史上很多人都是这样上位的,例子太多数不胜数,但是这条路很艰辛,况且王大力始终不是根红苗正的出身,在军方高层眼里可能始终算是半个外人,想要出人头地太难,还要防止某天兔死狗烹的结局。
二是独立出来,分庭抗礼,伺机摆脱钳制,走出自己的步伐,成立完全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但是这样就有可能和军方闹掰,军方占据着大义,是正统,哪怕末世已经混乱成这个样子了,救援幸存者的时候一说自己的军人,幸存者的态度语气完全不一样,甚至好多人会痛哭流涕,哭喊着终于等来了你们……
假如自己一亮身份,说自己是民间组织武装力量,幸存者可能心里第一感觉就是:这是好人吗?不会是土匪窝吧?
一个好的身份能给行动带来无数的便利,观沧海的曹老板还要狭天子以令诸侯呢,这意义完全不一样。
同时假如军方不争气还好,一旦军方成了气候,那自己就要被划归“叛徒”、“土匪”这个行列里面,战争结束之后自己会被剿灭、清算,那时候再想投入军方的怀抱?对不起,人家可不收了。
所以,第二条路其实比第一条路更难,要在根基薄弱的情况下以远超军方十倍百倍的速度发展,还要有大量热武器和忠诚的下属,否则和军方一照面,人家机枪火炮一端上来,自己直接投降算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