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帝后日常 (1 / 7)
隗状自那日之后便闭门不出,秦胡亥主动去拜访时,得到的确是要慢慢整理解决东方乱源的计划,见如此,也不好再过催促。
隗状的一席话让秦胡亥受益匪浅,但他也清楚地明白,所谓“三难”不仅是在东方,更多的其实是在庙堂之上。
商鞅之法在秦国已经实施了七代君主,上百年之久,完善且庞大的官僚阶级皆是商君之法的既得利益者,商君法令实行至今日,其弊端凸显,有识之士可不单单只有隗状一人,只不过的是谁也不敢去触碰它。
况且,商鞅之法太过于玄幻,使人不得不沉迷于此,一套完整的制度能让原本僻于陇西的又穷又弱的秦国脱胎换骨。吞二周而亡诸侯一统天下,这本身就是一场人类史上的奇迹。
后世之人总以始皇帝残暴不仁,冷酷无情,且深深迷信于严刑峻法来统治国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秦法之顽疾弊端,隗状尚能看出来,更何况千古一帝。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这类似于儒家圣贤统治者所说的话,正是出自于始皇帝之手,终皇帝十三年间,朝中广召诸子百家以为博士官。。法令惩戒也是谇多于罚,虎狼秦国在一统天下之后也开始变得温和起来。
然而始皇帝所安排的这一切都被李斯与赵高给破坏殆尽,甚至于可以说满朝文武尽是同谋者,这也是少子立而长子逐的根本原因。
和先君不同,始皇帝一日三朝,军国大事操之于一人之手,而新君则是非要事不决而不临朝,这并不是秦胡亥太懒,实在是刚刚登基,加上年纪太小不过十几岁,三公九卿一致认为还是先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的法家君主吧,况且平日政事多是琐碎,皇帝本人也不太懂。
百官的态度让秦胡亥不悦,让赵高愤怒。
好老师是见不得学生被欺负的。。于是乎太傅便出了几个主意来教秦胡亥夺权,可惜被拒绝了。
杀人自有国法,赵高的谋划与史书所载如出一辙,这是秦胡亥万万不能接受的,百官他们执政不一定好,但赵高执政却一定会完蛋。
况且不临朝不代表不理事,少府章邯算是妥妥的帝党一枚,隔三差五地就会跑上咸阳宫来跟皇帝汇报请示,而左相李斯也在公馀之余为皇帝授课时以近来政事引以为例子给秦胡亥讲解。
前世没有当过皇帝,甚至连管理层都不曾步入,所以初登大位,秦胡亥自然地表现就是举足无措,不知所谓。
真的很羡慕那些穿越前辈们,一个各无论前身是做什么职业的,一到了古代就变得雄才大略,很容易地就能执政一个国家,玩弄群臣如股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