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27章 小小公子登朝堂 (1 / 5)
战国时期,诸侯国朝堂之上是什么样的画风?
一国之君装深沉,金口难开,以示威严?满朝文武谨言慎行,低眉顺眼,大气都敢不喘?
然后并没有。
春秋战国,横贯千载。那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大时代。诸侯朝堂,君臣有序,却也是言路广开。
开明国朝堂之风,更是名副其实,一片开明之景。
这一日,开明国杜芦王端坐王座,一众文臣武将文左武右,分列左右,盘腿而坐。君臣同聚一堂,共商国是。
这一年,东面巴国蠢蠢欲动,加紧了在边境一线的戒备,对开明肥沃疆土虎视眈眈;北方强国秦国羽翼渐丰,兵马四出,天下皆惊。
开明国压力倍增,一众文武围绕定国大计,各陈己见,好一番吵吵嚷嚷。
以丞相穆孜为代表的主和派认为,新君初立,攘外需先安内,首要是弹压国土之上那些心怀鬼胎的藩属国,比如分封在开明之北的苴国,早就同巴、秦两国暗通款曲,所图意在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自立为王,而苴国位置险要,是抵御北方强秦的第一道屏障,不容有失。
以军中统领、太尉肖央为代表的主战派认为,开明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兵粮足,力主出兵击敌,收复开明国第九世国君打下的疆土。
开明九世王雄才大略,治国有方,率开明大军东征西伐,开辟古蜀国立国以来最大之疆域,东抵楚之兹方(今湖-北松-滋县);西托岷山、邛崃山;北面以分封国苴国为据,和秦国接壤,势力几度前出汉-中;南面涵盖今云-南全境和贵-州部分地区,抵交趾(今越-南)。
在出兵方向上,主战派又分为主东和主北两派。
主东派认为,北面有蜀道天堑阻隔,秦国不足为虑,反倒是巴国,实力本弱,国土贫瘠,此番陈兵边境,就近不就远,当以痛击当面之巴军。
主北派认为,开明国和秦国交恶已久,必是开明国永久之患,当趁秦国羽翼渐丰而未丰之际,出兵灭之,以绝后患,方保开明永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