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2章 东出大计 (2 / 3)
一旁淳于越急忙问道:“在哪了?到底在哪了?”
楚南雄缓缓说道:“这粮食不在府库、不在咸阳、也不在百姓手中。。自然,全都跑进了豪强恶霸的仓库里面。”
淳于越大感错愕,喃喃自语道:“怎么会,不是有令在先,不准收取赋税?”
楚南雄冷笑道:“淳于先生,那‘不收赋税、不征徭役,皆按旧制,十年不变。’的政令,便是出自你口中吧?”
淳于越道:“不错。此淳某刚到咸阳时,初试身手的一条小计。有何不妥?”
楚南雄道:“你这政令能制止官府不收赋税,可能制止土豪劣绅收租?你口口声声说‘皆按旧制,十年不变。’你可知道这些地方,旧制是什么?”
淳于越嘿嘿冷笑道:“淳某进言不收赋税,本是为民为国着想,反倒成了坏事?那乡绅收租,本就是天经地义,土地是他们的,这也有错?”楚南雄叹惋一声,也不愿搭理,向后一挥手,道:“司马欣。”
司马欣即刻站了出来,对着殿前抬了抬手,从怀中取出那卷帛纸,打开之后,高声念道:
“此书卷中记载的是中原诸国近十几年来的租税旧制,诸位大人可参详一二。我王十五年、韩地,因要抵抗秦军,故,‘田亩赋税、二取其一。地主租税,可十取其六。’我王十七年,赵地,‘田亩赋税,三取其二。地主租税,十取其九。’我王十九年到二十年,魏地、燕地,田中所产粮食、草秸,百姓根本就见不到,全被大梁城、蓟城派兵抢了去。”
司马欣说完之后,便将书卷呈于朝堂,随后又道:“郑郊、濮阳一带。本为韩、魏内史之地。后又分别成了国内君侯、将军的食邑。其民共除了赋税,还需要负责两份供米。按政令来算,每年每季产粮十成,需上交八成。另外,若是无田的佃户,还要给地主田租三成。共需要上交粮米十一成。”
蒙武在王贲之后惊叹连连,早就已经坐不住了,当时就在大殿之内叫了起来,“这种出来滴粮食,自己一口吃不到,还得倒贴?”
司马欣重重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战乱纷纷、民不聊生。。有些地方不仅吃不上饭,还得往国库里捐钱、捐物,有的把铁锅、菜刀交上去不说,连老婆孩子,甚至是父母双亲都得搭进去。郑郊、濮阳一带,早就已经没人了……”
他说到这里,眼泪便有些克制不住。
司马欣急忙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了两口大气,又道:“饥民一旦流窜,田地便荒芜下来。眼下各地都在鼓励生产,因没了赋税,百姓倒也陆陆续续的回去了。可咸阳城虽然免了赋税,却并未下令制止租税,且又说‘皆按旧制,十年不变。’各地的豪强劣绅,收租收税时,打着旧制名号。。仍是三取其二、十取其九……”
他说着说着,忽听朝堂之上砰的一声,竟是嬴政盛怒之下,一掌拍碎了案上茶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