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一拨人马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章 第一拨人马 (1 / 3)
        蒙继跟了楚南雄三天,也从南安院到国尉府来回折腾了三天。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反倒是每天精神奕奕、神采飞扬。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兄长蒙启,看向蒙继的眼神也已经变了。

        第一天,蒙继回来时还有些言语支吾,与尉缭、蒙毅报备近况时,只说楚南雄定下了计策,要以六推一。至于其他的细枝末节,也说不怎么清楚。

        第二天,蒙继一回来,就与尉缭、蒙毅谈论起山东各地的民风习俗,包括当地的人丁、谷物、田亩、水域等状况。

        尉缭本是大梁人士,对于中原之地自然十分了解。可听蒙继说着说着,竟连某县某地的乡土特产、民俗癖好都一一指正出来。当真是顿感错愕、大为吃惊。

        至于蒙毅,虽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可也曾带过兵出过关、也曾通读过诸子百家,可此时听二人你来我往、侃侃而谈,竟是一句话也插不上。

        第三天,蒙继回来时就不找蒙毅了。他径直来到尉缭面前,打了个招呼后,就开始与其商讨起山东诸国近些年来的民政、军政,甚至是乡土风情、民心导向的微妙变化。随后就指出其利其弊,该如何改善、如何避免,甚至还用大秦的各种制度与其进行比较,分析出治理山东诸地与治理关中巴蜀的优劣长短。

        尉缭当时就惊得说不出话了:这小子才跟了楚南雄几日。。竟能有如此见识?

        反观站在一旁瞠目结舌、满脸惊骇的蒙启,他在国尉府中少说也呆了三四年了,到现在已经成了府中年轻一代的领头人物,况且有其父敦敦教导、进益奇快,可与蒙继比起来,竟如小儿一般,根本上不了台面。

        等到蒙继一番言语说完,国尉府中的大小人物,尉缭也好、蒙毅也罢,全都愣在当场,没一人接的上话。

        蒙继微微顿了顿,就拱手道:“国尉,山东诸地的状况大体上就是这些了,其中若有不足之处,请诸位大人不吝赐教。”

        别说尉缭已经离开魏国几十年了。。哪怕他在大梁时,也从未将中原诸地的状况摸的如此透彻过。听蒙继说要赐教,当时就支支吾吾的道:“嗯,你说的是很好的。老夫也这么认为。”

        蒙继点头道:“连国尉都这么说,那必是万无一失了。明日朝堂大会,请几位看我家公子定计!”

        话音一落,蒙继转身就走,连家也不回,径直往梧桐院走去。

        几人愣愣的望着蒙继的背影,心中实在是感慨万千。那蒙启,蒙府中的长子,眼见如此,顿时指着蒙继道:“父亲,才只几天,他,何时有了这等见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