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年 关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年 关 (1 / 3)
        白日的最后一丝光线终于消失,华灯初上,黑夜来临,吹了一天的寒风终于停歇了下来;宫墙内外陆续有人点亮了大灯笼,皇家有白喜事,惨白的光线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有点瘆人。

        端门前的人群依然没有散去,好像还有越聚越多的架势,一个个缩着脖子在端门前来回徘徊,不时跑到太庙街门前讨口热水暖暖身子。

        监国的两位皇心地善良,听了辽王朱慈烺带回的话自满心欢喜,不知是为了讨好这些堵门的文官让自家男人早日回宫,还是为国惜才怕朝廷“栋梁”冻坏了;派人送来帐篷、火盆和滚烫的肉汤,惹得这群找她们家男人晦气的文官是感恩载德,山呼万岁。

        夜色之中,与混乱不堪的太庙街门不同,午门前的阙左门被人偷偷打开,崇祯帝朱由检带着人从这里进了午门,准备迎接在乾清宫的另一场“考试”。

        做皇帝做得如此“悲催狼狈”,哪有离京时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大明京城上演的剧目最终以皇帝下“罪己诏”收场,伴随的是首辅受到嘉奖,一位内阁成员“病退”;聚集的文臣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又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迎面扑来,朝廷将在中枢进行机构改革。

        一石激起千层浪,说是在平静的湖面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水花会打破原来的平衡;如今的大明经历过无数“惊天骇浪”的洗礼,机构改革这种的“小浪花”不足以引起多少人注意。

        可以说是习惯成自然,或者可以说神经麻木。

        大明朝堂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大有人在,这些头脑清醒者想提出反对意见,可皇帝都到了下“罪己诏”地步,还能指责到哪去?难道要他退位?

        明知不可能的事不会去想,只想找人联名上奏,可环顾四周,这才发现心怀异志的同僚早散去大半;能在大明京都立足的都不是傻子,机构改革可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早些找到门路才能在朝堂有立足之地。

        学前朝的耿直上谏的御史?开玩笑吧!

        那些人要么在家养老,要么在边关喝西北风,八年了都没召回,人生有几个八年可以消耗?老子才没那么傻!

        崇祯帝在腥风血雨中登基奠定新朝,中间消停了几年,内阁换届的关头,大明朝野再次掀起波浪;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注定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份,这年冬天不仅来得早,而且更加寒冷,很多人是夜不能寐。

        众多的失眠者中当然也有崇祯帝朱由检,搞得定造反的异族和皇族,搞得掂贪腐的勋贵和士族,也能摆平胆小怕事的文官,可就弄不定自己的后宫。

        寡居的懿安皇后在后宫地位超然,受传统教育的她对崇祯帝如此草率的行为大为光火;一气之下连夜搬离紫禁城,进颐和园守在先帝(天启帝)的牌位前,终日吃斋念佛,再也不参与皇室内部事务。

        皇嫂懿安皇后做了不出家“居士”,将宫里烂摊子全甩给了周皇后一人。

        带着一堆半大的孩子,还要管理后宫及内宫各项事务,说不苦,那是假的!可惜娘家人不争气,周皇后不可能学皇嫂一走了之,只能叹自己命苦(题外话,比历史上好了上百倍),独自应付各种账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