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自 责 (1 / 4)
太庙内的戏码渐入佳境,开场遭受挫折的崇祯帝不甘失败,苦心寻找机会反击;无心插柳柳成荫,辽王朱慈烺护爹心切,无意之中为父皇扳回一分。
看着辽王长大的王承恩已开心得手舞足蹈不能自己,李邦华和孙传庭也在那暗自点头;辽王能如此,只要保持下去,至少可保大明两代繁荣稳定。
心满意足的朱由检欣慰摸了下朱慈烺的头,鼓励道:“不错!能想到这些,说明你已用心了;只是为君者真要做到这点,还是有难度的!你得多学习知识才行,旧学、新学各有优缺点,你不要拉下任何一门,懂吗?”
旧学?新学?
受到鼓励的朱慈烺此刻信心大增,随即一拍手,跳起来乐道:“父皇这个我知道,旧学是教人做人、做事!新学可以富国、利器,两者缺一不可!太师父和咱们说过这事!”
人才啊!竟然这么解释东、西学科的分歧!
看来自己这位“恩师”为新学普及也是费了不少精力!孙承宗经历过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所遇的“辽东困局”,再到崇祯朝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辽东;他看到了新、旧学之间的不同,找到了各自的短板与长处,最终总结出这么精辟的话来。
此时还没清末“中、西学”之分,新学是大明总结出来的东西,自然还是属于“东方学术”部分,只有新旧之争;听着自己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语,朱由检终于开心的笑了。
儒学并不是一无所事,它早深入中原人骨子里,贸然全面否定、乃至抛弃,看似是轻松上阵,实则整个民族失去自己的根。
清末以来中国遭受西方武力与文化的冲击,无路可走的中国人开始全面倒向西方文化;历经近两百年的迷茫和探索,始终还没找到适合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最后从垃圾堆捡起老祖宗的儒学,只是到那时似乎有点晚了。
朱由检不愿这样的事在中原大地发生,蹲下身子看着朱慈烺,郑重的说道:“记住!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化!中原文化的独有的包容性和创新性不能变,这是咱们中原人能一直延续下来的秘诀。”
包容与创新听皇帝说得不少,怎么又和文化传承联系在一起了?难道陛下有立辽王为太子之意?急切的孙传庭看着若有所思的朱慈烺,好几次想插话,摄于皇帝“淫威”最终还是忍住了。
李邦华看着他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平静的劝道:“伯雅(孙传庭的字)稍安勿燥!陛下既然有心教育辽王,做为臣子的看着就好!不急!不急!”
哎!自己的心性还得调教啊!确实是心急了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