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生命本来多轻盈 (6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生命本来多轻盈 (6 / 9)
        家乡的学生,对于承载着**的诗歌,有很大的热情。她讲课的风格比较独特,纯以感发为主,全凭神行,一空依傍,注重分享心灵的感受。

        这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闻所未闻的教学方式,充满新意。课后,有很多人给她写信。也有很多人,在听了她的课以后,人生就这样彻底地改变了。

        这或许就是她的魅力吧,历经困难后的那抹神奇的、美丽的那片蔚蓝。

        她在讲课的时候,不是把诗词作为一个客观的学术对象,而是把学术、诗词本身和她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了。

        如今,学生是她最亲近的人,他们傍晚陪她散步,她生病的时候他们在医院照料。

        作为她的学生,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她一直以来强调的就是“不争”二字。所以她的学生虽然没有那么多,但都是些能够潜心做学问的人。朝堂之上,对于这位古稀之年的老妇人也是赞誉有加。

        她回到家乡教书已经四十余载,但她仍觉得回来得太晚了,现实景象提醒她时间在流逝——一年秋天回到旧地,湖里的荷花凋了大半。

        这让她伤心了好久。

        她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生怕他们对待诗词之美,无知无觉,“如入宝山,空手而归”。

        诗的后一句来自民间传说,相传【东海】中蚌壳里的珍珠圆了,天上的月亮也就圆了。她将其义引申开来,说只要每个人内心的“珠”是圆的,那么天上的月亮就是圆满的、不亏的。

        听闻有人从古墓中挖出了两颗莲子,在精心培育之下,奇迹般地长出了叶子,开出了莲花。莲花落了莲蓬,莲蓬里面有莲子,莲子里面有莲心,而莲心是不死的。她因此事而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写了一首词,词中说道:“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易痴,千春仍待发华滋。”

        此后,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当人们问起她对于诗词文化未来传承的看法,早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总是复述这个故事作为回答。

        南宫七溪见到这位名声在外的老妇人,很是开心,赶紧向着老妇人跑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