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养虫儿(求收藏!求推荐!)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养虫儿(求收藏!求推荐!) (2 / 5)
        在京城里,玩虫儿这也算是一种文化,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大概算算都有1000多年历史。

        最早玩儿的也是蝈蝈儿,蝈蝈在明代还叫蛞蛞儿,清代以后蝈蝈儿才叫现在这个名儿,不用想,一般这种稀奇古怪的名字,十有八九是乾隆干的好事儿,就是一起名儿废柴!

        不过要林剑说,在这些玩的虫里面,最吸引人的还是蟋蟀,民间叫蛐蛐儿。

        蛐蛐属于蟋蟀科,但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是不同的,简单来说就是——蛐蛐儿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儿,这个逻辑好理解吧?

        总之甭管是什么,蛐蛐儿在华夏也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诗经里就曾提道,“立秋促织鸣”。

        “促织”这别名的由来与这样一个民间谚语有关:“促织鸣,懒妇惊。”

        因为立秋一到,天气就变冷了,好像在催促那些懒情的妇女快快纺纱织布,制作寒衣准备过冬,故此,农村也把蟋蟀叫做促织。

        据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宫庭中的女人们开始将蟋蟀捉于小笼中,听其鸣叫以消磨孤独的岁月。

        这事儿其实也不难理解,深宫里的岁月确实是很难熬的,尤其是那些在冷宫的娘娘妃子们,杜牧就有诗云‘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前文也说过,古代也讲究个时尚潮流,而时尚的源头就是宫里的达官贵人,上行下效,很快民间的人们也竞相饲养蟋蟀。

        到了宋朝,开始发展到饲养蟋蟀捉对撕杀,宋高宗赵构就特别喜欢看蟋蟀相斗,为此还下诏选送上等蟋蟀进贡,以供他玩赏之间。

        南宋臭名昭著的宰相贾似道,就因这一嗜好被称作蟋蟀宰相,可见当时,无论是官廷还是民间,这种游戏都极为流行。

        不过在宋朝这种事儿太正常了,还有因为喜欢踢球当宰相的呢。

        这一民间娱乐活动直到现在都依然存在,生活在南方,特别是生活在长三角—带的人们,很多人都玩儿蛐蛐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