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4、主旋律电影的模板(愿国泰安宁) (2 / 2)
【红海行动】结合了动作片、军事片的元素,将集体主义精神同英雄主义相结合,将中国传统功夫动作同现代化枪战相结合,将枯燥无味的主旋律思想悄然的融入观众的观影感受中,在无形中宣扬了主流价值观,传达了大国意志。【红海行动】没有采用美国式的个人超级英雄作为故事的中心,而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集体主义精神的集体英雄形象,强调团队配合的重要性,顺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合观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红海行动】中注重每个人的个性的展示,以有血有肉的现代军人为表现主体,而不是空洞、乏味、枯燥的火柴人,从而对观众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就像是石头在濒临死亡之际,张着他被打烂的嘴,咿呀的从嘴角蹦出的那声“疼,好疼啊”。
主旋律电影应该注重审美表现和呈现,生活质感的细节越来越多,就越能被大众所接受。
【红海行动】中,导演将叙述的视角定位在八个特种兵的身上,表面上是着眼于小人物。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在特种兵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精神:爱国敬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作风、视死如归的气魄。而在他们身后培养他们、支持他们的,是这个强大的繁荣昌盛的祖国。
这样的讲述方式,将商业电影中所需要的直接审美和艺术电影中需要的间接抒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部作品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
03版【惊涛骇浪】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有24个,没有绝对的主角配角,苏浩觉得这一版太过分散。
所以在这一版的基础上。。类似【战狼】式的编写剧本,主角是张成文,苏浩把周尚武、林为群、魏老兵等几人的情节进行整合放到张成文身上,并且减少高层出现的场景,着力描述军队抗击洪水的画面。
结果人家不满意。
所以这次苏浩决定采用【红海行动】式的叙述方式,重点定位在以“周尚武、张成文、林为群”三人为代表的军人,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军民万众一心,英勇奋战,最终取得抗洪斗争胜利。
苏浩这一版【惊涛骇浪】一共有七个主要角色,分别是‘抗洪小组’周尚武、张成文、林为群,‘指挥小组’张子明、韩盛元、朱保乾。。以及一个女性角色韩小茹,重点肯定是放在抗洪小组救灾的场景描写,当然‘指挥小组’英明领导以及关键时刻临危不惧、英勇果断也要突出出来,并加了一个女性角色调和色调。
‘抗洪小组’周尚武、张成文、林为群三人身份和原版相比身份没有变化,不过三人的剧情有些变化。
林为群不是累死的,苏浩把原来魏老兵的剧情用在他身上,他在分洪区意外发现管涌,他奋力抱起一麻袋玉米,纵身跳入江中壮烈牺牲。
而他身上在加高子堤的奋战中,劳累过度,牺牲在大堤上的剧情,被苏浩改成了周尚武、张成文、林为群三人身先士卒,最终劳累过度,晕倒在大堤上。
最后大堤决口关头周尚武开卡车冲向决口,张成文和战士们跳入水中用身体筑成堤坝,为卡车争取时间,最终堤坝保住,周尚武、张成文也都没事。
‘指挥小组’三人分别是张子明、韩盛元、朱保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