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章 最好能降一点 (1 / 3)
东京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叫作大梁,之后的表现不是很出色,在五代时期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东京城水陆交通发达,有利于控制广大关东地区,且经历五代时期四朝的建设,城池宫阙已经相对完备,只须扩建一番即可。
但东京城有一个巨大的隐患。
从地理位置上看,城外四周几乎无险可守,是典型的“四战之地”,作为一国都城面对北方铁骑非常不利。为了弥补地理上不利防御的弱点,大宋在京师驻屯重兵加以弥补,号称八十万禁军,要知道当时整个京师也就上百万人口。
当初对于洛阳,太祖皇帝是动过心的。洛阳虽然被唐末战争破坏殆尽,大运河到洛阳一段也因年久失修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但是与东京相比,洛阳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的出生地,那里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地理险要利于防守,自古以来都是定都首选。
太祖皇帝带着迁都的心思西巡洛阳,不过,最后因晋王赵光义等人的反对没能成行。
放弃建都洛阳,大宋开始着力开发东京这座重要的水城,惠民河、汴河、五丈河和金水河从东京城里穿过。。人称“四水贯都”。
东京成为了汴河、黄河、惠民河和五丈河漕运四河的中心,黄河由荥阳广武山北向东北方向流去,距东京稍远,不过黄河中的船运,依旧是由汴河到达京师,其他三河则是直接通达。
京师的水运能力在此时达到顶峰,城内数百万官军商民,都是依靠复杂的水运系统维持生活运转,是黄河分支汴河为东京送来了繁荣昌盛。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现在的东京城人口高达数百万,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封建性消费城市。
由于长期的农业开垦,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黄河携带的泥沙量明显地在河道内堆积,并不断向南改道逼近京师。
……
“青壮男子每天食量两升米,十日需食二十升米,一百万人则需食米二十万石。”
“这还不计算牲口,多余的人口。”
“大家勒紧肚子忍几日,大多数家里还有些余粮,估计有十万石,应该够了。”
应急司帐房内,赵楷带着三名女学生,这两天都在算帐,计算着各种资源的配置,一边教学,一边用于实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