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第一次接受日式管理培训 (3 / 3)
流程控管部可以根据流程划分原则,处罚产品部。所以,我后来在管理技术型团队中,经常采取这样的办法,效果十分显著。不但调动各个部门的参与性,同时也减少了最大扯皮推诿。如果研发部不经过详细分析,盲目推诿,不接受产品原型。或者违反客户需要,抽工减料。那么一定是会在产品原型阶段,实施这一个方法。才能较少研发部的公量。把责任方推给产品部。而产品则需要被市场**所控制。因为他们的产品来源是市场客户需求。
如果纯技术部门拒绝复合市场需求做事。一味地只按照自己的技术观点。那么这件事责任就在技术研发部。而如果技术部提出为了实现产品,需要在特定时期内完成,新的技术人才增补,那么人事部们就必须按照要求,提前把技术人才问题,解决。否则流程到这里就会中断。而当时中国很多是依靠“人制”而不是“制度人”。人制度是依靠某人,某些人的权威,威信制造压迫式管理,责任向下输出。而制度人则是反向输出。但是,这个刻板流程,往往在中国国内很多公司,首先是老板不能接受。因为中国当时很多老板与日本不同。他认为我是老板,我就得我行我素。我想停止就停止。我想修改就修改。
因为当时很多中国老板都是从,机关,企业下海经商。所以,在长期受到制约,束缚,服从领导的压抑下,内心产生了一种“类似抱负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这一点我后来在管理公司中。极大地吸取了教训。
即便我当时已经是做到了COO“首席运营官”。但是,我不会使用权利,个人威信去压制我的下属。
但是,在这次培训中,也反映了他们缺陷一些地方。比如,刻板的准守上下级制度和先来后到的约定。因此,导致很多日本籍新员工。根本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对于前辈,上级的错误纠正。导致面对错误存在。。也就是一错就错。到最后,全体返工。
中国一些公司,后来有了“级别差异管理”方式。借鉴了欧美式的管理模式。在某个级别范围内,你可以申诉比你高1级的上级。但是,正所谓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派系。这一点我后来在台湾公司,领略的简直是酣畅淋漓。
会议记录制度。在当时,一般国内开会,都是自己记录自己的。所以,一次会议很难有完成的“会议纪要”除非是政府。很多民营公司都是后来的才有。完整的会议纪要。然后会以后整理下发给相关部门。
员工双。。多层发展岗位制度,这种后来我把他演义为“双向晋升制度”。制定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每个企业员工,提供不同的在企业内,发展选择方式。根据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完成自己的工作发展计划。更加适合更多的员工。比如技术型员工,可以分为技术管理型,技术资深型。技术管理型,侧重在技术管理。而技术资深型侧重在技术。
销售型员工,除了业绩资深型。还有二级分化发展模式。据我所知,这种方式,一直到2010年后中国民营企业,才开始慢慢普及起来。我在97年后来进入台湾企业,就开始创立实用。至少早了其他同类企业不下10年。
另外就是晋升机制,奖惩机制,等等HR系列!
所以,那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脱胎换骨一次培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